海外網評:“不考慮轉移出中國”,美企投出信任票
資料圖: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美國商會3月8日發佈的2022年度《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58%美國在華企業2021年營收實現增長;中國仍然是60%的企業近期全球投資計劃的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66%的企業計劃今年增加在華投資;83%的企業沒有將製造或採購轉移出中國的打算。這份報告,再次印證了外資企業對中國投資和營商環境的認同,這是對中國發展投下的信任票。
對美國企業來説,中國市場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過去幾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復甦遭遇波折,全球供應鏈穩定也遇到了巨大挑戰。得益於嚴格的防疫措施,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復甦,也令外資企業受益。報告指出,近六成受訪企業表示2021年在中國實現了盈利,企業息税前利潤率更是回到了2018年疫情前的水平。在企業營收方面,報告指出,超過一半的會員表示2021年的營收將同比上漲,逆轉了過去三年的跌勢。其中,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服務行業有68%的企業預估2021年營收上漲,而2020年僅有32%的服務業企業實現了營收上漲。
報告稱,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日益壯大的中等收入羣體對會員在中國投資的長期回報持樂觀態度。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表示,這表明儘管中國經濟過去幾年受到一些外部壓力,但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向好的預期沒有變,對中國經濟仍然充滿信心。
美國企業也在用實際行動證明美國政客叫囂的“對華脱鈎”不切實際。在今年的報告中,83%的受訪企業表示沒有將製造或採購轉移出中國的打算,這是該數據連續第三年維持在這一水平,其中高達97%的服務業企業不打算離開中國。而在一些政客絞盡腦汁想要“迴流美國”的工業和資源行業以及技術和研發行業中,分別僅有23%和12%的企業已經或正在考慮轉移企業生產,而其中大部分也並沒有遷回美國。
無數事實早已證明,中美之所以能夠相互成為重要貿易伙伴,是由兩國之間的客觀需求決定的,是由國際貿易分工的客觀經濟規律決定的,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美國早已是一個後工業化社會,而中國仍處於高度工業化的階段,兩國經濟本就有很強的互補性。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6.6萬億元,佔全球比重接近30%,這意味着全球近三成的工業產品是在中國生產的。在客觀事實面前,美國政客想不想對華“脱鈎”與能不能“脱鈎”,根本是兩個問題。霍建國表示,這也證明美國政客出於政治目的炒作所謂的“對華脱鈎”,並沒有得到美國企業的認可,美國企業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美國企業在華獲取了豐厚利潤,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在當前中美關係面臨巨大壓力的背景下,中美雙方應相向而行,讓經貿合作再次發揮正面作用。美國政府應秉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理念,為中美經貿合作健康發展營造有利條件。(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