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新高教集團財報看行業“併購潮”下民辦教育的機與危
要説民辦教育賽道,近期的新高教集團或許值得一説。不但在4月26日創下近三個月新高,最新財報的表現也頗為亮眼。
4月26日,新高教集團對外公佈了2021年中期報告。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2月28日,新高教實現收入7.865億元,同比增速29.8%,歸母淨利潤約2.94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5%。
此前招證國際曾在報告中預計,新高教21-23財年核心淨利潤將以27%的複合增速增長。單從數據上看,不管是收入還是歸母淨利潤,都超出招證國際預期。
在財報公佈之前,資本市場對新高教集團這份財報頗有信心,4月26日股價漲幅一度達8.81%,創下近3個月新高。今日港股開盤,依舊延續漲勢,截止目前報價5.86港元。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機構紛紛對新高教給予買入評級。
近年來,隨着民辦教育的愈發重視,有關部門相繼出台了不少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這在給相關民辦教育企業帶來監管趨嚴的影響之外,事實上也給民辦教育賽道里的頭部企業掃清了一些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了去年疫情之後,民辦教育開啓了併購模式,新高教集團也加入了這股併購浪潮。那麼 ,新高教集團又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賽道博得多少彩頭?我們或許可以從新高教集團這份財報來説起。
營收、淨利雙增長,財報傳遞“穩健”
總的來説,2021中期報告的三個數據,收入,毛利,歸母淨利潤延續了去年的增勢,分別實現收入7.865億元,3.568億元,2.946億元,增速分別達到了29.8%,20.8%和45%。在2020年中期報告,這三個數據分別是28%,25.8%,18.8%。
當然這裏面有一個問題。自去年開始,公司就將結算日改為8月31日,以使得與中國學校的運營時間相符合。所以本次中期報告的計算也改為2020年9月1日到2021年2月28日,在數據的比對上會產生一定的誤差。
但是從總體上看,新高教依然表現不俗。根據公司財報,這裏面的增長主受益於併購和學生人數的增長。
其次在費用方面,銷售及分銷開支約為830萬元,行政開支為5170萬元,其他開支為2650萬元,增速分別為5.1%,14.6%,173.2%。其它費用的快速增長,財報解釋稱由於收購雲南職業學校帶來的開支增加。根據公司公告,2020年6月,新高教完成了對雲南職業學校全部權益的收購。雖然財報對此做出瞭解釋,但事實上也反映出了,在當前生源爭奪戰尤為激烈的背景下,民辦院校營銷費用高企的弊端。
在成本方面,本期內銷售成本4.297億元,同比增長38.3%,根據不太規範的對比,2020年6月30日的銷售成本是3.034億元,同比增加30.6%,所以在增速上略有上升之勢。公司給的解釋是,華中學校轉設費,學校人數增加以及在教學、就業等內涵建設上。
在本次報告中,並沒有提及在校人數。按照2020年年報數據,集團在校人數逾12.56萬人。
總體來看,新高教2021年中期報表現較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集團的併購,作為線下高等教育來説,地盤就是生源,生源就是學費。在完成雲南職業學校、華中學校的收購和轉設後,隨着進入運營階段,收入也體現到了財務表中。
核心業務營收向好,但低學費“卡脖子”
2021年中期報,新高教實現學費和住宿費收入7.1472億元和7177.9萬元,佔收入的比重為90.87%,9.12%。根據2020年中期報告,學費收入6.06億元,住宿費3533.4萬元,佔收入6.41億元的94.5%,5.51%。這兩項收入基本囊括了新高教所有的收入來源。
對比行業,學費和住宿費是民辦教育收入的根本來源,基本上佔了收入的9成以上。據希望教育財報,2018年其學費和住宿費佔比約為91%,2019年約為90%,這些年基本維持在90%。但是對比新高教集團,這一比重顯然低了一些,這可以解釋為希望集團在其它業務上獲得了一定發展,而新高教收入結構顯然更為單一。
同時,新高教集團本期內的學費收入相比去年6月增加了1個多億,但是比重反而下降,而住宿費上升了3個多百分點,可以説,新高教在提高學費和住宿費上使了一把勁。
眾所周知的是,新高教的學費一直都是行業水平以下。原因首先是其學校主要在中西部,目前新高教學校覆蓋了全國7個省區,包括雲南、貴州、湖北、黑龍江、河南、廣西及甘肅,與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相比有所差距;其次,根據新高教的公司策略,其一直都是以低價來吸引學生,用低毛利實現高生源。
根據之前的數據,2018/2019學年新高教平均學費9,947元,2020年平均學費為11475元。根據灼識諮詢的市場預測,2018年民辦高等院校的平均學費就到達13836元。去年末,新高教CEO趙帥的表示,集團在東北和雲南學校平均學費有10-30%增長空間,另於河南和廣西的專科學校仍有約20%增長空間。而且新高教漲費也有跡可循,2019年,住宿費也同比增長了114.3%至1.05億元,收入已經破億。
可以説,一方面新高教的學費收入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另一方面,作為身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並以低價吸引生源的新高教,通過漲價來拉昇整體收入的方式並不是根本之計。
同時,新高教也面臨一些學校招生不及預期的問題,在東北人口流出的大背景下,旗下的哈爾濱華德學院可能也會面臨招生壓力。
此外,新高教的獨立院校轉設也進程緩慢,其在2019年8月完成了華中學校的收購,在今年4月才完成轉設,納入到集團的經營業績內。
可以説,在目前學費難以提升至行業水平,生源無法穩定以及轉設進度存疑的情況下,收入就面臨天花板。而破解的方法便是擴大學校版圖,以此增加營收。
推併購+自建組合拳,這會是新高教集團的一手好牌嗎?
在當前民辦教育的格局之下,通過擴大學校版圖來增加生源已經成為行業的普遍做法。回顧過去這幾年,中國教育市場火熱,從2016年到2019年,併購投資總額累計超過1,300億元。
特別是在疫情下的2020年,在線教育更是被推到前台。根據多知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民辦學校的併購案例就至少16起,囊括了從K12到高等教育等多個階段。
聚焦高等教育戰場,這幾年來,除了新高教外,希望教育、新華教育、中教控股、民生教育等也在併購上打的火熱。其中,希望教育在2018年上市前只有8所學校,截止目前,根據官網,已經有院校17家,用三年時間,院校數量幾乎翻了一倍,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併購方式獲得;中教控股也當仁不讓,通過併購等方式,建立院校13所,涉及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國際教育;此外,民生教育也是併購大户,在2017年上市後,用兩年時間,完成6次大併購,
目前已有12所線下院校。
新高教集團也積極通過自建加併購的方式,不斷加大自己的橫向發展。
在自建方面,據網上公開數據,集團大約有5000多畝的土地,能容納15-16萬的在校生規模,目前,旗下的河南學校已經進行了二期工程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5億元。此外,也在向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達地區步入。
在併購方面,今年4月13日,新高教斥6.74億拿下鄭州城市職業學院;4月20日,成功收購甘肅學院。目前,新高教集團通過併購的方式,已在全國擁有7所院校。
不難看出,近年來通過自建+併購的組合拳式打法,新高教集團確實在民辦教育賽道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也可以在擴大區域版圖的基礎上,擴大對生源的覆蓋,但這僅僅只是有利的一面。
換個角度來講,自建項目涉及土地,屬於重資產產業,投入大;同時建設週期也長,回本慢;而併購的方式,雖然作為提高營收最為快捷的途徑之一,但在當前高考生源數量遭受一定挑戰的前提下,也對新高教的現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目前國家開放二胎政策,但對於高校而言,這依然是一個長期等待的過程。
而更為重要的是,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民辦高效近年來成為了IPO的主力軍。但民辦教育加速證券化之後,面臨的很多問題也將接受更多目光的審視,譬如民辦教育如何做到數量與質量的兼得,依然是市場持續關注的。
雖然上市可以獲得更多資本的支持,在短期內較為快速的驅動民辦教育股的增長,但長期來看,教育終歸是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資本的加持和快速擴展並不見得可以完全掌控教學。而這對於新高教集團來講,是一個需要長期跟進並持續完善的過程。
總體來看,本次新高教集團的財報基本符合了市場預期,並在一些數據上超出研究機構的預設,這反映了其在民辦教育市場的發展潛力。雖然營收等核心數據的增長,是基於新高教併購+自建打法的推動,但在業內併購熱潮持續的狀態下,能否在教育市場以及二級市場上提高自身話語權仍需長期關注。
與此同時,不論是民辦教育這個行業還是新高教自身,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弊端,在筆者看來,民辦教育最終要做的是如何通過自身優勢迴歸教育最真實的本質,而這也是在教育市場以及二級市場上增加自我話語權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