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前哨 編輯丨李登華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近日,KKV全國首店東莞國貿城一樓2000平米的旗艦店,突遭強行停電、封鋪。
有知情的人士向牛刀財經透露,KKV被封鋪並非個例。由於KKV長期未達到與商場簽約時所承諾的業績表現和租金貢獻,全國多個商場與KKV存在矛盾分歧。
該內部人士還透露,包括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在內的全國多家KKV和KK集團旗下品牌THE COLORIST調色師也正在撤店當中。
據《聯商網》近期報道分析,國貿商場要業態升級,KKV國貿城店周圍的品牌商户幾乎是清一色的知名“大牌”,無論是租金貢獻、坪效還是品牌市場號召力都較KKV要高,末位淘汰下,KKV必然會面臨被清退的命運。
事實上,KKV的商業模式非常尷尬,本質上KKV就是一個披着時尚外衣的百貨超市,SKU涵蓋生鮮及肉類產品以外的生活百貨,客單價非常低,與一線商場業態極為不搭,這也讓KKV遭遇被全國優質商場清退的窘境,只能去填補一些新開的、不旺的空場,所以絕大部分業績都不會很好。
(關於KKV被封店事件報道的網友評論)
從目前看來,一切皆有可能,真相似乎已經不再重要。畢竟,締造過“奇蹟”的KKV,最不缺的能力就是講故事。
2014年,KKV的母公司KK集團在O2O的熱潮中正式成立。主要經營零售美妝、零食、個護等進口快消品,當年就開出4家面積均在80平左右的KK館社區店。
很快,KK館以虧損千萬的“戰績”逐步從KK集團的戰略佈局中退下。儘管倒閉流言從未停止,但KK館為KK集團征戰新零售業“試水”的任務已光榮完成。
2015年,KK館在原有基礎上升級成集餐飲、咖啡、書吧等多業態於一體的2.0版本,一次性開出十家門店,之後依然是瘋狂擴張,大力拓展SKU、升級店面。
直到2019年5月,4.0版的KKV誕生,面積1000+平方米,SKU超20000個,囊括美妝、個護、配飾、酒飲、零食、服飾、文具、玩具等共14大生活主題。
由於前期項目長期不盈利,KK集團一直苦苦掙扎。幸運的是,2019年彩妝爆發,其開發了一個新彩妝品牌THE COLORIST調色師,藉此項目在年底對外實現D輪融資“續命”。
數據顯示,THE COLORIST調色師目前開店近200家。這也再一次印證了這家新零售獨角獸對速度的迷戀,速度是致勝的蜜糖,但是,失控的速度,卻是致命的砒霜。
一位接近KKV人士透露,截止目前THE COLORIST調色師保守估計倒閉率超過30%,平均每個月關閉五家門店;而KK集團則在其官網宣稱“平均每天新開2家大型集合店”,一邊瘋狂關店,一邊瘋狂開店,瑞幸都直呼內行。
對於KK集團而言,光鮮的新零售獨角獸外衣下也隱藏着各式各樣的焦慮。
01 只要融資夠快,成本就追不上我對於KKV來説,不燒錢,似乎就很快消失在主流之中。
在外界看來,KKV一邊瘋狂融資燒投資人的錢創立新品牌開新店,一邊又瘋狂大面積關店撤店的行為,只善於拓展,不善於經營,註定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莫非吳老闆也跟“下週回國”的賈會計有着一樣的夢想:拿別人的錢圓自己的夢,讓投資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窒息。
而自我造血和盈利能力不足,無法可持續發展造成的鉅額虧損,讓早已風雨飄搖的KKV活得越發艱難,關店潮也悄然而至。
有多位加盟商感慨:已經看不懂KKV的操作,現在是騎虎難下的局面。
公開信息顯示,KK館1.0版,80平,4家門店,很快以虧損千萬收場;KK館2.0版,400平,10家門店,依然是無法盈利;KK館3.0版,聚焦於進口商品快消,還是無法盈利,最終以加盟商出逃的一地雞毛慘敗收場。
不難發現,3次失敗都有相似,快速擴張帶來的成本壓力和沒有造血能力造成的鉅額虧損才是“罪魁禍首”。而更加“瘋狂”的4.0版,不可能創造奇蹟,瘋狂融資已成為唯一出路。
融資速度跟不上燒錢的速度,目前的KK集團,我們很難看到融資之外關於商業本質的能力。
(融資事件成為KK集團重要里程碑)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6年開始,KKV創始人吳悦寧開啓瘋狂融資之路。2016年3月,KK館完成1500萬元的Pre-A輪融資;2017年7月完成A輪融資,融資額飆升到1億元;2018年4月,KK館再次引入7000萬元的B輪融資,2019年連續完成共計超10億元的C輪和D輪融資,更是在2020年7月完成了10億元E輪融資。
其中不乏有經緯中國、洪泰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連續多次下注。但當資本的熱情褪去,流量和轉化的矛盾終會裸露在經營者面前。
著名學者張維迎在其著作《競爭力與企業成長》一書中曾犀利地指出,將錯就錯是中國企業經營環境的一個奇特現象。明知企業家決策失誤,那些資金支持者不是亡羊補牢,而是為了掩蓋投資失誤和貸款壞賬,繼續輸血打氣,死馬當作活馬醫,甚至合謀編故事,圈來別人的錢解自己的套。
要知道,用融資去解決成本問題,始終還是“飲鴆止渴”。
2019年,KK集團因未實現業績承諾,與C輪投資方對賭失敗。去年3月,KK集團全體高管四處遊走融資,儘管融資20億,但依然無法“有錢任性”,“捉襟見肘”的慘狀暴露無遺。
這一切都與KK集團瘋狂的擴張速度,高昂的門店成本與極低的坪效、持續擴充的SKU脱不開關係,其已嚴重偏離零售本質,且漸行漸遠。
回到本質來看,無論是KKV,還是THECOLORIST調色師,除了高顏值的設計帶動網紅打卡效應之外,與大多數傳統日用快消百貨超市零售渠道並無太大差別,數萬的SKU與動輒上千平的店面,高昂的運營費用遠超同行;
產品長期沒有任何壁壘和差異化,都是“大路貨”,沒有自營產品,全靠第三方現金採購,價格上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產品的毛利與超市一樣,但是租金卻是超市的五倍以上,靠燒錢補貼與同業“價格戰”,這些都讓KKV的“毛利率”一降再降。
幾經折騰的KK集團,儘管頗受資本青睞,但靠融資“續命”肯定不是長久之計。企業本身的“造血”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規模發展主要依靠外部投資,一旦投資人“變臉”而導致資金鍊斷裂,企業發展就會面臨很大問題。
殷鑑不遠。此前倒閉的淘集集也曾是投資人眼裏的“明星企業”,燒錢模式帶來無限擴張和前景的同時,卻是無盡的虧損。一直到淘集集宣佈破產,CEO張正平依然沒有找到淘集集的下一步增長和營業模式。除了燒錢,淘集集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未來盈利方式和空間。
這就是互聯網資本的力量,資本可以將淘集集扶起,也可以覆淘集集於灰燼中。
02 四面楚歌的KK集團,危局依舊難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KKV的危機由來已久。
從KK集團的種種“崛起”和“瘋狂”行徑不難看出,KK集團是在用生命向所有線上、線下跨境零售業“叫板”。
除了勇氣可嘉之外,也只能是叫好不叫座。天貓國際、京東國際、唯品會等江湖大佬頭銜,絕非KKV瘋狂“籠絡”一羣95後就能輕易撼動的,哪怕是分一杯羹,可能都沒那麼容易。
其次,高昂的成本和電商帶來的衝擊,都讓集合店舉步維艱,同為集合店的KKV實際上也面臨同樣的難題。
哪怕KKV暫時有資本的“包庇”,依然無法逾越線下1500多平米門店成本、管理成本、資金週轉、低毛利等現實問題。
以廣州北京路店為例,從剛開業時200萬的業績,僅過2~3個月就跌到100萬,租金55萬,加上其他人工水電運營費用20萬,業績抵不過門店運營費用,每個月都要虧損幾十萬元,加盟商僅開業三個月後就立即提出了撤店申請。
融資不夠,借貸來湊。多輪融資“燒錢”的KK集團依舊不能彌補商業模式上的先天缺陷,吳悦寧索性將高息民間借貸作為補給彈藥,而這也成為KK集團隨時引爆的地雷。
據悉,截至目前KKV全國開店230多家,90%為加盟聯營,店鋪押金加裝修費用和鋪貨費用,單店投資至少500萬以上;開店195家的THECOLORIST調色師也可謂“吞金巨獸”,單店投資200萬以上。
按照KK集團跟聯營加盟商各承擔50%的加盟模式(實際上KK集團對外聯營方就是吳悦寧個人),光KKV和調色師的開店投資,吳悦寧個人單方面就得投入超過8億元。
一邊燒錢,一邊馬不停蹄地尋求下一輪融資。
據接近吳悦寧的潮汕老鄉透露,KKV從去年11月份開始瘋狂融資,約見了200多個投資機構,然而並沒有一個機構願意投資他們。為持續開店和“接盤”聯營加盟商關閉的店鋪以及填補鉅額虧損,吳悦寧在外邊額外借貸的高息民間貸款保守估計超過10個億。
KKV的“虛假繁榮”可能真的只是“看着養眼”。
事實上,在O2O的熱潮中正式成立的KK集團,也一直有着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暢想。在2019年10月完成億元融資後,KK集團創始人吳悦寧曾表示,將全線升級KK電商項目,正式進軍新社交電商,但時間已過去一年多,似乎也沒有起色。
總體看來,KK集團看似蒸蒸日上的背後實則一片狼藉。
03 加盟商逃離,上市夢難圓回首這幾年,關於新零售的故事,已是千瘡百孔,新零售的獨角獸們似乎來的快去的也快。特別是那些看似被消費者“擁護”,被資本“架起”的尤其尷尬,只能硬着頭皮把故事講下去,KK集團同樣不例外。
據內部人士透露,2019年3月的C輪融資,KK集團曾跟投資方簽訂對賭協議,要求當年的終端零售額要達到20億,否則創始股東將失去部分股權。
而據瞭解,2019年KK集團終端零售額僅為11.3億,除去加盟商分成外,公司純收入僅為7億元左右,KK集團與資本方的對賭失敗。而KK集團最知名的THE COLORIST門店也被指營業額造假。
企查查等公司查詢平台的更新資料也驗證了這一點。2020年2月25日,吳悦寧的持股僅剩下23.76%,被稀釋了15個點。
據KK集團最新對外融資給到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集團全年的營收約為6.4億元,淨利潤卻只有575萬元;2020年1月至10月份的營收約為17億元,淨利潤也只有732萬。這極低的利潤率恐怕還不夠支付IPO上市中介費用,更撐不起吳老闆上市的野心。
KK集團在其光鮮的新零售獨角獸的外衣下,早已不堪重負。門店和SKU瘋狂擴張帶來的資金風險,各種高投入引發的成本危機,流量如何轉換的思考,同類佈局商品和直播帶貨同質化的競爭焦慮,解決“大躍進”帶來的“温飽”問題,是KK集團迫切要突破的局面。
據KKV最大的聯營客户高小姐(化名)透露,KKV店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開業首月業績很好,因為新店開業公司大量營銷,消費者也出於好奇心前來打卡,但後期由於產品缺乏競爭力,復購率非常低,第二個月開始業績就開始下滑。
“現在所有的客户都不敢開店,由於單店投資過大,平均每個店都需要投資上千萬。1500多平方米的店平均單月業績在80萬左右,坪效很差,無法生存下去。”
另外,她還表示,“公司財務非常混亂,經常給我們算錯帳,就這種財務水平還要上市,實在想不通,資本市場好忽悠還是自己想上市想瘋了”目前她投資1個多億開了10多家店都已經全部賣給大股東吳悦寧個人,但是又退不回保證金,非常焦慮。
(在微博平台有網友投訴KK集團)
“做夢都想KK公司上市,上市才能解套,現在所有的客户都想幹一件事,要麼把店退回公司,要麼關掉。”手裏還有20餘家店未退的王女士(化名)説道。
項目長期不盈利、遭遇商場清退、與公司溝通不暢、公司領導人不誠信等一系列原因,正加速着加盟商紛紛逃離KK集團。然而即使在KK集團已面臨四面楚歌之際,吳悦寧依然在各種場合扯着笑容,不斷給的投資者、加盟商編織着IPO上市的美好幻境,吳老闆才是真正的“狠人”。
畢竟吳悦寧可以當吳老闆也可以做“吳會計”,KK館可以換個馬甲成KKV或調色師,而賭上全部身家的加盟商們只能淪為“接盤俠”,就算離場也血本無歸。
在零售行業的賽跑進入下半程,市場紅利所剩無幾,簡單粗暴的燒錢模式,在資金成本變高、融資窗口收窄的今天,KKV能否翻身,依然是個未知數。
一場美麗謊言或將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