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應對?
增加供應、穩定預期、抑制投機——
化解大宗商品漲價趨勢
本期嘉賓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 濤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 郭麗巖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許英明
混沌天成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 董 浩
主持人
經濟日報社編委、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院長 孫世芳
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其中,鐵礦石、鋼鐵、銅等品種價格延續去年上漲趨勢,有的創10年來新高,引起各方面廣泛關注。5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5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此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企業如何應對,我國如何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本期智庫圓桌特邀有關專家學者,就相關問題深入探討。
階段性供需錯配是價格上漲主因
主持人: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請分析一下,此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郭麗巖:隨着新冠疫苗接種面逐步擴大,全球經濟復甦帶動國際大宗商品進入供需再平衡階段,在國際主要經濟體寬鬆流動性助推之下,國內外原材料價格出現了持續上漲的態勢。
此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成因,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產生了衝擊性影響,擾亂了原有的供求節奏,不同類型經濟體之間復甦“錯位”,主要供給國生產和供應恢復明顯滯後於需求端恢復,由此產生了階段性供求錯配。同時,全球流動性較為寬裕,也加大了短期內的價格波動。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受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與國際市場價格走勢基本接近,此外也與國內房地產、基建等行業景氣度回升等相關。
考慮到全球經濟尤其是工業需求仍在恢復階段,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漲的需求支撐並不是十分強勁,總體而言還是供過於求,只是部分品種和局部區域存在供求結構性矛盾。
許英明: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主要因素我認為有以下三個:一是世界經濟延續復甦態勢,國際市場需求回升,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供給仍受較大制約,需求復甦快於供給恢復,造成供需錯位。二是為應對疫情,多國央行採取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全球貨幣供應量持續增長,通脹預期加劇。三是許多大宗商品具有金融屬性,“炒”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管濤:主要經濟體出台大規模刺激方案,尤其是美國政府,疫情期間六輪刺激總額已達5.7萬億美元,當前市場預期總需求將趨於旺盛。此外,疫情反覆導致供給跟不上需求復甦,全球供需錯配。疫苗接種較快的發達國家需求回升,出口原材料的新興市場國家還在與疫情搏鬥。近期印度疫情大暴發可能會影響部分藥品和手機的供應。主要經濟體央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拉高通脹,進一步助長了大宗商品市場的投機氛圍,凸顯了大宗商品交易的金融屬性。
董浩:我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兩端合力造成的。
需求方面,美聯儲在疫情之後增發的貨幣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10年的貨幣增髮量,目前的貨幣環境是近20年來最寬鬆的貨幣環境。此外,各國也相繼加碼了財政政策的支持。同時,隨着疫苗接種增加,主要經濟體的疫情在逐步好轉,經濟也在恢復之中。企業在短時間內重啓,需要補充大量的原材料庫存,所以在短時間內有一個激進的需求增長。除了受傳統經濟的影響外,光伏新能源等新經濟在過去兩年裏開始進入了大規模的投產和運用期,這對一些原材料的需求(比如銅、鋁、鎳)也有了大量的提升。
CPI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
主持人:4月份國內PPI同比上漲6.8%。有人擔心,PPI快速上漲將傳導至CPI,造成物價的全面上漲,對此怎麼看?輸入性通脹風險有多大,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郭麗巖:沒有必要過分擔心輸入性通脹問題。PPI主要反映的是上游原材料和中間投入品價格波動情況,受“三黑一色”(煤炭、鋼鐵、石化、有色金屬)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比較直接,是一種典型的價格信號。PPI漲幅擴大,説明該價格信號對原材料生產流通的引導作用在加速釋放,隨着主要生產資料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上下游供需匹配度將進一步提高,工業生產領域的穩價因素將明顯增多。
客觀而言,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傳導以及去年同期低基數等因素影響,近幾個月PPI漲幅還將有所擴大,綜合考慮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二季度可能出現全年的高點。展望下半年,隨着PPI翹尾影響因素下降,加之主要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出現分化,部分品種隨着供求匹配度提升而漲幅收斂,PPI新漲價因素與二季度相比將有所回調,預計PPI同比漲幅可能有所收窄。綜合判斷,此輪PPI漲幅回升是階段性、暫時性的,全年將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走勢,同比漲幅在下半年將有所回落。
大宗商品價格主要通過影響消費品價格影響CPI,考慮到終端消費品市場供給充裕且競爭充分,價格從上游向下遊傳導有時滯且傳導幅度有限,所以不必過分擔心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對我國CPI的拉漲影響。CPI中食品和服務佔比較高,且受國際因素影響相對較小,食品中主要糧食、肉菜蛋奶供應都比較充裕,尤其是豬肉價格隨着生豬生產恢復逐步迴歸正常水平,這些都是支撐CPI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展望全年,CPI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將呈現“前低後穩”的走勢,預計同比漲幅將低於去年,全年物價調控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許英明:如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將對我國能源、化工、消費等產業鏈的價格產生系統性影響,進而也會影響到整體的工業品價格表現和通脹預期,而且將會通過產業鏈向下遊傳導影響消費品,這種傳導效應的擴散將影響我國整體價格水平,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如果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不僅會造成輸入型通脹壓力,也會進一步壓縮相關企業的利潤空間。
管濤:目前,從CPI和核心CPI的走勢來看,我國經濟距離全面通脹還有距離。從一季度經濟指標來看,我國消費內需修復慢於其他經濟指標,政策傳導相對較慢,體現在消費上就是漸進修復。如果對比2008年四萬億元刺激下的通脹走勢,2011年生活資料PPI月度環比都在0.3%以上,現在最高的也就0.2%,4月份僅0.1%。雖然生產資料和大宗商品的漲幅已比較可觀,會部分向下遊消費品傳導,但是傳導能力也較為有限。從一季度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來看,我國供應並不存在問題,產能還有過剩,可能從長期看,通脹下行的壓力更突出。輸入型通脹對我國居民消費衝擊較為有限,主要是影響行業間利潤分配。結構性扭曲可能會導致一些中下游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如果繼續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成本就比較高,未來還有產能過剩的擔憂。
董浩:由於疫情防控有力,我國在貨幣政策上相較其他國家並不激進,但在商品全球貿易的體系下,也很難不受影響。原材料價格的抬升,會有一部分影響到終端產品,但是中間加工企業作為緩衝區也會吸收一定的抬升成本,所以終端產品的價格提升不會比原材料劇烈。CPI的漲幅也不會比PPI劇烈。另外,CPI是由必需消費品構成,並不是所有的消費品都受到原材料價格的影響,比如生豬、蔬菜等農產品,它們有自己的週期,預計CPI的提升水平會比較温和。
用好價格管理工具,加快國內大循環
主持人: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恢復性增長階段,面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給企業成本帶來的壓力,宏觀政策上應如何把握?企業如何應對?
郭麗巖:當前這一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輸入性因素和階段性供求錯配導致的結構性問題,並非總量問題。所以,要保持政策定力,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時度效,注重固本培元、穩定預期,採取有力措施增加市場有效供應、穩定市場競爭秩序,消除市場不必要的擔憂,查處和懲戒投機炒作行為,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儘快迴歸經濟基本面,努力將物價總水平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部分國內企業原材料採購週期有所延長,採購成本有所增加,尤其是個別缺乏品牌、技術和規模效應的中小企業,可能承受的壓力更大一些。企業應當有化危為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擔當,努力通過自身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來對沖成本上漲壓力,主動優化原材料供應管理,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尋找新機遇和新增值點。
許英明:宏觀政策上要引導消費預期,增加有效供給,降低企業成本。具體來説,一是加強權威信息發佈。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過程中,因供給或突發事件衝擊,部分商品的波動幅度可能會加大,需進一步完善大宗商品價格監測預警機制,密切監測和關注部分大宗商品波動幅度,及時、有效地發佈信息。二是擇機適時出台促進汽車消費、家電消費等政策,降低消費品價格上漲對國內大循環的影響,降低通脹預期。三是增加大宗商品的有效供給。利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利好基礎原材料行業的契機,加大國內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優先安排國內新增優質大宗商品項目。鼓勵大宗商品龍頭企業整合上下游企業,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環節“自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四是切實降低相關企業成本。在調整鋼鐵產品進口關税,上調出口關税政策的基礎上,擴大產品適用範圍。
管濤:貨幣政策的主要功能是調控內需,國內需求難言過熱,應該更多關注就業市場的變化,同時需要密切關注信貸流向,防止企業因短期價格快速上漲過度投資。
財政政策可能是當前應對結構性通脹的主要工具,財政税收調控和定向支出功能有助於緩解行業間冷熱不均。目前,行業間復甦不平衡現象仍舊存在,熱的行業非常熱,比如國際海運和原材料生產部門。冷的行業還未走出疫情帶來的困境,比如國際旅遊和部分服務行業。企業需要判斷價格是否可持續來決定投資計劃,以及疫情是否改變行業的生態來決定經營計劃。對於短期受疫情影響的企業,依然需要財政幫扶。
對企業來講,尤其要利用好期貨市場這一工具。從當前看,期貨市場已經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風險管理工具市場。在這輪漲價中,也正是由於期貨市場的作用,很多企業成功地規避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
提高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影響力
主持人:“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此輪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更凸顯了這個課題的緊迫性,如何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
郭麗巖: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需要更多依託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真實反映市場供需的價格信號,謀求與自身經濟水平相稱的價格影響力,以更好地促進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支撐實現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為此,需要持續完善國內大宗商品產業鏈建設,提升國內市場供應鏈韌性和抗衝擊能力,積極有效應對各類市場風險。同時,推動更多“中國價格”發揮信號作用,引導和鼓勵我國實體企業在國際貿易談判和結算過程中主動使用“中國價格”,更好反映國內市場供求關係,助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快回歸經濟基本面。
許英明:要建設國際大宗商品定價中心,提高戰略性礦產資源供應鏈安全。加快建設大宗商品期貨期權市場,在充分發揮和拓展原油、鐵礦石、銅鋁、大豆等期貨品種作用的同時,繼續推進鐵礦石人民幣跨境結算,並推出其他以人民幣標價和結算的大宗商品期貨,逐步爭取部分大宗商品定價權。同時,建立大宗商品戰略儲備,針對對外依存度高、供應鏈可能“卡脖子”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借鑑石油儲備經驗,加快建立戰略儲備。
要嚴格落實外商投資法,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依託國內商品期貨和現貨交易市場,招引國際重點企業參與國內期貨和現貨市場建設,加快建設重點大宗商品基準交割地和實物交割倉庫,結合國內自貿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期貨特定品種範圍,提高重點大宗商品供應安全性。
要拓寬大宗商品多元化供應渠道,增強大宗商品供應鏈韌性。穩妥有序推進“一帶一路”大宗商品合作項目。加強與國際大宗商品主要供應國、供應商對接,增強大宗商品供應鏈韌性。
管濤: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但是主要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計價。未來要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台,提高我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全球定價影響力,有序推進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交易。監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要積極拓展期貨品種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鼓勵期貨經營機構壯大資本實力,為實體企業提供大宗商品現貨供應、風險管理等綜合性服務,提升跨境服務能力和對全球資源的掌控能力。實體企業也應該基於風險中性原則,運用期貨交易工具管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
董浩:在一些國外供給佔主導的大宗商品上,建議主動調整供應佈局,避免某些關鍵原材料受到單一企業或國家的制約。此外,還要鼓勵國內相關行業的整合,提高集中度,從而在與上游的談判中,佔據主動。
(本文由本報記者祝惠春、馮其予、熊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