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幾家有,但是百家求”,説的就是近兩年最火熱的芯片產業。尤其在全球芯片緊缺下,芯片成為了備受追捧的一大產業,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芯片企業趁機掛牌上市,想要從資本市場分一杯羹。
從眾多上市的芯片企業來看,這些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都相當亮眼,完全是高開高走,甚至有些企業上市首日,股價就翻了幾倍。
例如“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於去年7月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盤內漲幅高達358.15%,當日最高市值突破1180億元,雖然收盤價和最高點相比有所回落,但市值也達到850億元,這一表現超過了振芯科技、三毛派神、上海貝嶺等一眾芯片企業。
此後,寒武紀受到各大投資商青睞,股價連漲4天,從最初的64.39元/股,漲至297.77元/股,相當於在不到一週時間,寒武紀股價上漲4.6倍左右,市值也直接逼近12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AI芯片第一股。
不過,寒武紀樓起得快倒得也快,達到297.77元/股的頂點後,其股價開始一路下跌,中間雖曾掙扎上漲過,但漲幅並不明顯,整體還是以下跌趨勢為主,而在近日,寒武紀股價更是跌至106元左右,市值蒸發700多億,僅剩下427億元。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算得上是業內的後起之秀,這家公司在過去的4年裏,營收從784萬增長至4.59億元,單從營收表現來看,這家公司的潛力很大,業績每年均出現增長。
然而問題卻出現在淨利潤上,2017年~2020年,寒武紀淨利潤分別為-3.8億、-4104萬、-11.79億、-4.36億,也就是説在4年時間裏,寒武紀總計虧損約20.39億元。
眾所周知,芯片產業也存在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在各大互聯網企業紛紛佈局芯片產業後,芯片企業百花齊放的同時,也逐漸進入白熱化競爭狀態,而作為2016年才成立的寒武紀,是如何在該領域迅速站穩手腳的呢?
這和華為有着密切關係。當初華為麒麟970採用了寒武紀NPU,瞬間讓寒武紀在業內名聲大噪,而華為也成為寒武紀最大的客户。華為在2017年和2018年中,分別為寒武紀貢獻98%、97%的收入,可見寒武紀在之前是高度依賴華為的,在發展的早期是有華為扶持,並且獲得了更多的融資。
然而自華為海思自研AI芯片模塊起,華為不再和寒武紀合作。從2018年到2020年,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户的寒武紀,IP授權收入分別為1.16億元、6877萬元和1172萬元,寒武紀的IP授權收入斷崖式下跌。
目前,智能計算系統集成已取代IP授權成為寒武紀的主要收入來源,也因此,淪為“包工頭”的寒武紀被質疑是否撐得起幾百億的高市值。
此外,瞭解芯片產業的朋友都知道,芯片產業堪稱“燒錢”產業,前期需要投入大批研發資金,還需具備較高技術水平,而後期則面臨回報長、落地難等問題,最重要的是芯片升級換代非常快,需要不斷對其長期投入。
而2020年,寒武紀營收為4.59億元,淨利潤虧損4.36億,雖然業績依然沒有起色,但寒武紀也在逐漸走出華為帶來的“陰影”,開始不斷加碼研發投入。從最初到2020年,寒武紀的研發投入也從3000萬元逐漸增加至7.7億元。
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 3613.10 萬元,同比增加 212.75%,實現銷售毛利 1593.92 萬元,同比增加 99.05%,寒武紀的經營狀況正在向好的方向逆轉。
原因就是,寒武紀今年的首款人工智能訓練芯片思元290出貨,這款芯片可以為AI訓練、推理或混合型人工智能計算加速任務提供超強AI算力支撐,採用台積電7nm製程工藝,集成460億個晶體管。
而且根據測算,思元290的理論峯值性則與Ascend910相當,超過英偉達V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