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夏賓)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已對外公佈,摸清人口“家底”對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非同尋常,而外界認為勞動人口數量縮減對未來增長將帶來負面影響。“這一擔憂言過其實,大家對於勞動人口數量的變化不要太悲觀、太敏感,中國要充分去利用人口紅利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在未來創造發展條件。”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專訪時如是説。
從此次“七人普”的數據來看,屈宏斌指出,自2010年以來十年間中國人口變化的三個特點值得關注:一是老齡化趨勢加速,超過65歲人口占比增加4.6個百分點;二是出生率增速有所放緩;三是勞動年齡人口高峯已過,開始出現下降。
“這意味着,我們過去單純依靠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上的人口紅利在慢慢消失,但是人口紅利應該有更寬泛定義,不僅僅要看數量還要關注質量。”屈宏斌認為,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的人口紅利並沒有完全消失,因為人力資本才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更為重要的因素,而中國人力資本在未來有望繼續提高,教育投資可以進一步增長人力資本的優勢。
如何通過加強教育來“兑現”新的人口紅利?屈宏斌首先提到了中國此前大力投資教育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他表示,在過去十年間,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勞動力人數增長了73%,其佔比達到17%,達到了人口普查調查以來最快的增長。據其研究團隊的估算,每兩位較低教育水平(受教育年限低於8年)的勞動力退出市場,就有平均1.9位較高教育水平(受教育年限至少12年)的勞動力新加入市場。
屈宏斌還指出,在這些較高教育水平的新生勞動力中,超過40%是專攻STEM學科(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高材生。這表明,中國不斷增長、高度專業化的勞動力,不僅有助於從勞動生產率角度提振潛在增長率,還將成為中國未來幾年推進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獨特的高質量人力資本優勢,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中國的科技發展。
未來該怎麼辦?屈宏斌認為,當務之急是在未來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擴大九年義務教育的覆蓋面,這需要從“兩頭”發力,一頭是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另一頭把九年義務教育延長到高中。
他特別提到,“往前擴”可能更為重要,因為根據對教育公共投資的社會收益研究來看,實際上對學前兒童教育公共投資的長期社會回報是在所有的年齡段教育投資裏最高的。
“通過教育提高勞動人口的素質質量,這樣就可以創造出新的人口紅利,只要做得好,完全可以對沖勞動人口數量的下降。”屈宏斌認為,勞動人口教育程度的提高會提升他們的勞動生產率,如此也能激發生產效率潛能,為經濟增長帶去正面效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