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光伏行業最為熱鬧的一年,整個行業欣欣向榮,絕大多數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漲幅喜人。其中中信博作為光伏支架龍頭企業自3月初以來漲幅達35%。
但股價大漲的背後,卻是業績卻接連暴雷式下跌,股東減持套現。
基金、社保拋售,業績大幅下滑
據中信博2021年半年報顯示,其持倉機構家數為182家,其中不乏QFII及社保基金。但根據其最新公佈的三季報,機構數量斷崖式下跌,數量僅剩36家,QFII和社保基金也相繼退出。
這背後的中信博發生了什麼?
2021年8月20日,中信博公佈半年報,其中營收較去年下降18%,淨利潤較去年下滑69%。
基礎每股收益0.26元/股,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基本每股收益只有0.12元/股。
作為大家公認的光伏支架龍頭,這個業績着實讓人大跌眼鏡。
中信博在半年報中提出,業績下滑原因系報告期內原材料鋼材價格上漲,海外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導致收入、毛利率及淨利潤下降。
隨後三季度報公佈,業績下滑態勢有所收斂。但前三季度的業績較去年還是下滑的,扣非甚至接近腰斬。
對此,中信博在一場調研會解釋了業績下滑的具體原因:
1、受疫情、組件價格影響,2021 年光伏行業集中電站項目開工率同比走低,公司收入下降。
2、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公司單位成本增加。公司為了進一步鞏固市場佔有率,未將鋼材價格上漲完全轉嫁給客户;
3、管理費用比上年同期上漲 33.23%,研發費用也比上年同期增加18.65%。
“為進一步鞏固市佔率,未將鋼材價格上漲部分完全轉嫁給客户”中信博的董秘劉義君在11月16日的調研中這樣講到。
中信博2020年8月登陸科創板交易,在其招股説明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客户議價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有所增強”等字樣。才上市一年不到,為何就沒有了溢價能力?
既然存在技術優勢,又為何會犧牲毛利率來鞏固市佔率?
鋼價高位時增加鋼材庫存
在中信博2021年半年度報告中,“資產及負債情況”中,存貨較去年增加了34%,預付款項較去年增加了359%
説明中稱預付材料款變動系鋼材價格變動,且存貨項目增加也是因為應對鋼材價格上漲,增加備貨。那麼其他光伏支架企業是怎樣做的呢?
反觀清源股份半年度報告:
從數據上來看,清源股份增加生產備料但的預付款項只增長了1.54%
再來看愛康科技:
愛康科技的存貨增加了2.10%,預付款項卻是減少的
以上兩個同為光伏行業生產支架的企業,(愛康科技支架業務佔比約為12%),在鋼材價格上漲時並沒有增加備貨量。
為何中信博會在鋼價處於高位時增加備貨?一般而言,企業是不會在原材料處於高位時增加備貨的,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成本增加,下游需求量會減少。而中信博反而冒着鋼價未來價格下跌且下游需求可能會減少的風險來增加原材料存貨,用意何在?
9月董監高相繼減持減持
2021年9月2日中信博發佈公告三名董監高計劃減持。
半個多月後,中信博又發佈了董監高減持計劃更正公告。
一般而言,同時有三位董監高因為個人資金需求而減持的事件少之又少。既然是因為個人資金需求,但又為何時隔半個多月後又統一口徑宣佈將減持數量減半?真有如此湊巧的行為?
同時,中信博又發佈了核心技術人員違規減持的公告:
因公司員工持股平台蘇州融博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持股平台”)持有的公司股份尚未解禁,導致可減持股份額度減少。經重新核算,王士濤先生2021年可減持股份數量上限為直接持股數量的25%,即209,157股。王士濤先生於2021年9月10日及9月17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直接持有股份33萬股,減持數量超過了其所持有的首發前直接持股總數的25%,非主觀故意構成了違規減持。
為什麼核心技術人員要冒着違規風險來減持?
2021年10月20日中信博發佈公告稱公司董秘因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原因而辭職。
2021年中報披露之後,基金、社保等機構紛紛離場;2021年三季報披露之後,董監高減持、核心技術人員違規減持,董秘離職。接二連三的利空事件,很難讓人們不聯想到中信博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信博2020年8月登陸科創板,以中信博2021年11月29日收盤價229.69元計算,較42.19元的發行價已上漲逾442%。
業績一跌再跌,股價一漲再漲,機構熱衷調研,券商持續推薦。
自今年以來,中信博的業績接連爆虧,但仍有機構持續調研,多家券商發佈研報,評級一直是“買入”。
一家沒有業績支撐的公司,為何會獲得券商機構的持續青睞?有意思的是,半年報公佈出來時,有兩家券商持有中信博,三季報出來後卻不見那兩家券商的蹤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