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財務總離職風潮説不清是從業內、業外哪裏先開始,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有着相當規模的“一支隊伍”。
過去幾年並不太平,有人稱之為“新常態”。掛在企業管理層嘴邊的不再是單薄的“發展”二字,是降本增效、提質增效之類的具象化詞語,是明確的方法論。
又有人説,過去的經驗不做數了,不再適用於未來。要探索研究新的理論、模型,審時度勢以適應當下。
由此,擺在財務總面前的是一個又一個難解之題,並且也沒人確信能夠“解”出這些題。
財務總離職風潮
財務總的職務雖然掛了個“總”字,但也面臨普通“打工人”的窘境。
2020年9月,“三道紅線”出台一個月後,房地產行業曾出現一波CFO離職潮。彼時,高管人員流動現象還侷限在部分中小型房地產企業之中。
曾有數據表明,當年9月離職的房企高管中,有三成為首席財務官、財務總監。這一佔比甚至延續至2021全年。
隨後的幾個月,壓力來到財務總這邊。一邊準備年報,一邊研究即將正式施行的“三道紅線”、梳理企業財務狀況,當然還免不了處理各種日常工作,如年終述職、年度計劃等等。
工作量較以往增大,薪資卻未必有提升,與此同時,受限於企業經營情況,以及出險房企增多,相當一部分管理層遭遇各種形式的降薪。離職震盪也從最初的中小房企中蔓延開來。
至近日,建業地產發佈公告稱更換財務總監。楊偉梁已辭任財務總監,自5月3日起生效。餘志傑已獲委任為財務總監,自同日起生效。
對比二人過往經歷,略有相同但也有所不同側重。加盟建業前,楊偉梁曾是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的高級會計師、審計經理,後又於昌興國際控股旗下的一家全資附屬公司出任財務經理,負責財務、審計相關事宜。
而此次接任的餘志傑則持有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同時也是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在香港會計、審計及公司秘書實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薪資和工作量的變化或許是財務總們的離職原因之一,但並非全部。在近年離職人員持續增長之下,“順境IPO、逆境CEO、絕境則看CFO”這句話也常被用來調侃。
不過,從土地紅利、金融紅利到管理紅利,甚至即將到來的科技紅利,即便是着眼於全部行業,也沒有一個組織能夠一成不變應萬變,組織的變革也繼而影響至個人。
追溯至年初,建業也才剛經歷一輪調整。五級管理瘦身成為三級管理,另建業控股、地產集團總部、中原建業集團總部、新生活集團總部及築友集團總部合併為新的集團總部,下設九大業務中心。
在媒體懇談會上,胡葆森為建業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定調,而王俊則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計劃,他表示,未來公司有幾件事情是一定會做的:其一,不斷優化融資結構,增加境內融資的比例;其二,縮表出清;其三,加強管理的精細化,提高利潤率。
地產是非之地
財務崗位也是企業的“風口”,更容易出問題,也能最先反映問題。
資料顯示,過去這些年,財會專業人士對於很多企業的生存發展都變得更加重要,財務團隊也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深刻理解業務發展,具備相關技能和知識對財務專業人士來説不可或缺。
早些時候,某知名房企首席財務官也曾表示,財務策略需要和企業文化適配。狼性企業的策略可以更加激進,平和的策略更適合佛系企業。
財會職業生涯未來的成功將有賴於掌握多重技能,並始終以技術、數據和戰略作為基礎,能夠有效地互動和協作也十分關鍵。誠然,優秀的CFO更是能夠將資本市場和企業經營策略相結合。
然而,白銀時代直接轉至黑鐵時代,市場越發關注企業財務狀況,渴望從財務報表中抽絲剝繭出企業的真實情況。
資料顯示,財務報表是上市公司報告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一般而言,許多企業會按照業務板塊披露各部分數據,而對於特定板塊內的業務數據並不一定會進行詳細披露,因此按照怎樣的分類來展現企業的業務成為一門學問。
業內人士透露,在報表撰寫過程中往往要兼顧三方面要求,監管層合規要求、上市公司的披露需求和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如若不能兼顧,也會出現“分手”情況,至於真正原因外人往往無從得知,給出的理由也未必是真實情況。
例如今年初,合生創展因“審計費用未達成共識”與相伴近二十年的普華永道分手。而審計機構普華永道則表示是在2021財年的審計項目上存在分歧,包括其股權投資、物業項目的會計處理和投資物業的估值等方面,截至目前普華永道尚未收到要求合生創展補充的詳細資料,導致無法執行相應審計程序。
此外,當前已有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開始探索在定期報告中加入前瞻性和敍述性信息,同時投資者對企業未來展望的信息需求也日趨提升,增加企業信息透明度成為趨勢。
儘管如此,從實際情況來看,仍存在粉飾報表、炫財技,財會信息失真等問題。公司財務與市場、投資者展開一輪又一輪的近乎“鬥智鬥勇”的過程。
上市公司形同“透明人”,如何維護好各方平衡,進行合規的信息披露也是門學問。這期間,有人選擇逃離,有人擺爛躺平,也會有人嘗試從沒有過的方式、走出新的路。
“在震盪市場中活下去比在繁榮期賺大錢更重要。”緣聚緣散,江湖再見。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