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認為黑天鵝事件只是偶然發生的,實際上世界本身就是由源源不斷的黑天鵝事件組合而成的,唯一不變的就是持續不斷的變化。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去勇敢地擁抱變化。
2022年5月26日,阿里巴巴公佈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季度及2022財年報告:
2022財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團實現收入2040.52億元,同比增長9%。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人民幣162.41億元,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為197.99億元,同比下降24%。
2022財年,阿里巴巴集團總收入為收入為人民幣 8530.62 億元(1345.6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619.59 億元(97.74 億美元),同比下降59%,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淨利潤為人民幣1363.88 億元(215.15 億美元),同比下降21%。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管理層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考慮到無法控制且難以預測疫情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會和往常一樣提供今年的財務指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阿里的日子並不太好過,高增長不再、陷入流量焦慮、被開鉅額反壟斷罰單、組織架構大地震甚至高管的花邊新聞引發價值觀問題討論等。財報數據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來一個結論:阿里巴巴步入了“滯漲”期。
我們可以先看看幾組數據:
- 中國零售GMV負增長
縱觀2022財年來看,作為阿里巴巴收入核心的中國商業GMV為79760億,2021財年該數據為78170億,增量1590億,同比增長只有2%。其中,中國商業裏的“直營及其他”業務的同比增長達到了43%,這就意味着平台業務(包括淘寶、天貓)的GMV很有可能是負的。
拆解Q4的財報來看,1月份和2月份的淘寶及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增長持平,但3月份的GMV卻是下降的,這也是淘寶曆史上首次出現了GMV下降的情況。但這不會是終點,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財報電話會中透露,“4月GMV出現了超過10個百分點的下降。5月看到一些改善跡象,但仍需要時間把積壓的包裹消化掉。”
GMV的下滑,被歸結為疫情對消費市場的影響,尤其3月份疫情在江浙滬多點區域復發。但在疫情影響相對較弱的1月和2月,GMV依舊錶現平平,竟然沒有增長。
- 廣告佣金“現金牛”業務零增長
2022財年Q4財報顯示,阿里一直以來的營收大頭“客户管理收入”,也就是廣告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長為0%,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其實這部分收入的增速放緩趨勢在去年九月底已經很明顯了,當時只有3%,上個季度更是直接跌到-1%。
換句話説,傳統、高利潤的廣告佣金業務輝煌不在,躺着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個趨勢是可以預料到的,隨着近年來其他電商平台的模式創新以及短視頻平台的強勢崛起,大量中小商家不想再給淘寶交保護費,紛紛出逃在新陣地挖掘流量去了。
- 創新業務收入大降,數字娛樂業務出現負增長
“創新及其他”業務包括天貓精靈和達摩院等,這部分的收入為3.84億元,同比下降35%;“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在截至2022年前三個月收入為80.05億元,更是首次出現了負增長(-1%)。
創新業務和數字娛樂業務常年處於虧損狀態。阿里大文娛甚至被外界看做“最慘的項目”。馬雲曾表示,阿里給阿里大文娛的時間是11年,期間不會考慮賺錢。如果從2013年大文娛成立算起,如今已經9年了,燒錢的日子還能持續多久?好消息是,就在昨天,長視頻平台的大哥愛奇藝宣佈首次實現了季度盈利。連愛奇藝都盈利了,隔壁大文娛身上的壓力估計更重了。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説過,大企業需要持續不斷地嘗試創新,即便很多項目都會失敗,甚至賠個幾十億,但只要有幾個嘗試成功了,也是可以覆蓋之前的投入的。在這次財報中,阿里雲的年度首次盈利非常搶眼,本地生活服務收入的同比增速也達到了29%,但整體上依然無法掩蓋殘酷的事實:阿里的增長已經陷入停滯、淨利潤下降超20%,電商“老大哥”步入了滯漲期。
弔詭的是,這份怎麼看都不怎麼漂亮的財報發佈後,阿里的股價卻不降反升。有媒體評價,這是因為之前外界對阿里等企業的財報太悲觀,現在發現財報雖然很差,但總還沒突破“底線”。但當下一季度財報發佈後,市場可能就不會這麼樂觀了。
- 重壓之下,一季度減員4375人
在財報電話會上,阿里強調優化成本結構、保持健康的現金流。當被問及成本控制將涉及哪些方面時,CFO 徐宏給出了兩個回答,一是關停長期價值不明顯的業務,二是根據業務的不同性質很多業務端均需進行相應的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早就已經開始了,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裁員。早在3月份,就有消息爆料阿里開啓裁員模式,後來阿里裁員的消息霸佔了脈脈、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不斷有人曬出自己的工牌,宣佈因裁員從阿里離職。
儘管5月20日有相關人士跟媒體表示,大規模裁員的傳聞並不準確,但財報顯示,2021年12月31日~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員工數量從259316人縮減至254941人。也就是説這三個月時間,有超過4375名員工離開了阿里。
裁員立竿見影地壓縮了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之前的無序擴張買單。在飛速增長的時期,你好我好大家好,連996也是“修福報”。等到增長停滯,各種問題開始暴露,部門考核揹負上了盈利壓力,才驚覺優化已經迫在眉睫。
陣痛難以避免,尤其是當下的情況,老舊的業務很難繼續增長,而新的業務還在持續投入、探索健康運轉的模式。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即使是如此龐大的阿里帝國,能否再造奇蹟?子超認為,商業帝國從來都不缺少人才,更不缺少資源,但越成功的商業帝國,越不敢顛覆式創新,越不敢推翻自己的商業模式,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一些新的平台崛起,而已經成熟的商業帝國也只能去象徵性做一些防守補救。
面對這些創新者,曾經的行業領先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真正擁抱新的變化和新的模式,讓自己的組織進化,持續保持生命力與競爭力,才能適應更多變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