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佳潼 通訊員 張奇 韓昀
近日,濱海風光儲智慧能源示範基地一期300MW光伏發電項目二批次200MW成功併網發電。記者瞭解到,該項目作為山東省重點項目,採用“板上發電+板下制滷”相結合的模式,提高光伏發電項目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實現陽光、土地資源的立體高效利用。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生產清潔能源電量4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33萬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355萬噸,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濰坊濱海區立足實際,充分發揮沿海空間大和風光電資源豐富的差異化比較優勢,用好產業生態優化提升,依託AP、海化集團等龍頭企業引領,重點做好光伏新能源、氫能、海上風電產業集聚,打造以新能源為引領、多產業帶動、能源與產業相輔相成的綜合型能源開發,走出一條新能源規模化開發、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點綠成金,蹚出“兩山”轉化新路徑
從濰坊濱海區防潮壩沿途行進,壩外海水碧波盪漾,幾隻海鷗迎風飛翔;壩內則是國家“南紅北柳”生態工程濱海示範基地,一排排檉柳綠意盎然,鬱鬱葱葱。這片長7公里、寬300米的檉柳林,在渤海萊州灣南岸的防潮壩上築起一道綠色屏障,成為鹽鹼地生態治理的成功典範。
近年來,濰坊濱海區強化沿海濕地、近海海域與岸線生態保護和修復,成功培育了魯台鹽楊、濰坊濱海鹽松、環海鹽柳等新品種,積極推動耐鹽鹼苗木良種大規模、產業化種植,擁有濕地8.6萬公頃,成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鹽鹼地綠化“濱海模式”,
濰坊濱海堅持“把水留住”,南北縱向實施白浪河等幹流河道疏浚,先後開展彌河、丹河防洪治理等“三河兩帶”綜合生態治理工程,在丹河、崔家河等河海交匯處打造大水面,調節水利、儲蓄水源,降低地下滷水水位、改善生態環境。
從昔日“不毛之地”的鹽鹼地變成了今日“生機勃勃”新綠洲。濰坊濱海區走出了一條“鹽鹼地+”生態治理新路徑,取得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新局面,成為“鹽鹼荒灘”變“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產業轉型,搶佔綠色發展新高地
綠色,是濰坊濱海的底色,也是濰坊濱海工業努力追逐的特色。走進濱海綠色化工園的濰坊弘潤石化科技項目,蜿蜒盤旋的管廊、星羅棋佈的儲罐處處展示着項目的不凡。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項目今年6月份全面投產,各類自動化設備和數字化系統高效運轉,為濰坊濱海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項目堅持技術先進、產品專精、綠色低碳,以周邊市場的劣質渣油、廢瀝青、非標柴油等為原料,以消化社會過剩產能為主線,將這些低附加值的原料加工轉化成高附加值產品,項目能耗水平低於國內同類技術平均水平47%,進一步推動企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弘潤石化項目是濰坊濱海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區戰略、踐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濰坊濱海區將持續築牢生態底色,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全面推動生產企業綠色化升級,大力推廣節能減排等共性技術,鼓勵企業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促進從產品、工廠、園區到供應鏈的全流程綠色化改造升級,加力打造綠色低碳生態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