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樂觀有度,擔憂有據

日前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印度經濟2021-2022財年將增長12.5%。印度財政部2月預測增速將為11%,之後印度儲備銀行給出的預測僅為10.5%。即便如此,這也算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了。IMF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最新預測是8.4%。為什麼印度內外都對經濟復甦這麼樂觀,尤其還是在第二波疫情來襲、印度感染人羣連創紀錄的當下?

IMF給出的一個重要理由是,2020年印度經濟受到疫情重創,疫情後必然反彈也高。根據IMF的數據,2020年世界經濟整體下滑3.3%,其中印度GDP下滑8.0%。如果分時段來看,上半年因為封城、也因為倉促間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印度經濟下滑15.7%,但到了下半年隨着疫情防控好轉、分階段解封,以及政府多方面經濟刺激措施的到位,下半年印度經濟比同期萎縮0.1%。全年經濟呈現出一個明顯的深V型走勢。除非未來疫情全面失控,印度不得不再度大面積封城,否則這一向上的走勢沒有理由會被打斷。畢竟,被疫情推遲的消費和投資已在恢復中,印度的經濟改革還在推進中,印度的長期增長潛力也未改變。更快的復甦明顯可期。

至於第二波疫情,至少目前為止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對防控局面保持樂觀,“疫苗在手,心中不慌”。印度已經開始加快接種速度。全面封城也不再被認為是必要之舉,相反,從中央到地方都支持“定點封閉”。這樣一來,對經濟的衝擊就會比較有限。

不過,人們也都有共同的擔心,就是2022年之後印度的中期增長是否能夠回到它以往的潛在增長軌跡上,即保持7.5%-8%的增速。

世行明確指出,印度低就業的增長模式和脆弱的商業銀行將是其經濟實現平穩復甦的最大威脅。IMF也在最新的展望報告中談到,有三類國家受疫情打擊最嚴重,依賴旅遊業的、依靠大宗物品出口的,以及財政貨幣政策空間有限的。印度恰屬於最後一類。近期印度儲備銀行行長的講話也談到這一點:印度政府應對疫情的經濟刺激政策一直以來都更倚重貨幣政策而非財政政策,即通過擴大流動性而非增加財政支出來提振經濟。又由於印度商業銀行體系自身資產狀況不佳,揹負較高的不良貸款,借貸情況嚴重,導致央行釋放的流動性並沒有被實時足量注入實體經濟,才導致印度經濟收縮嚴重。目前印度的實際政策利率水平已為負,再無可降空間,未來增長只能通過更全面的改革。

莫迪政府已經開始行動。去年9月議會通過三部新勞工法案,將印度原有的44部涉及勞工的法案合併在現行的4部法案中,統一和簡化了原有的勞工法。同時,為了鼓勵企業主擴大僱用規模,新法案還給予僱主更大的人事裁量權。此外,工人罷工也受到更多限制。另一方面,法案也為工人提供了更多的社會保障,包括醫療、殘障保險、孕期休假等。

金融領域,儲備行能做的是,不斷督促商業銀行未雨綢繆積極從市場渠道補充資本金,同時強化內功,提高盈利能力。為此,印度政府放鬆對外資銀行併購本國銀行的限制。去年11月印度儲備行批准了新加坡發展銀行收購印度南部的拉克希米銀行。這是儲備行第一次允許一家外國銀行併購印度商業銀行。這也在倒逼印度公有商業銀行的改革。

如同1991年印度遭遇的最嚴重國際收支危機一樣,眼下的疫情對於印度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改革的機遇。(劉小雪,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7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經濟——樂觀有度,擔憂有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