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深圳,記者 成孟琦)訊,9月20日,正常交易的港股低開低走,全無中秋氣氛。截止收盤,恆指跌3.3%,重挫近1000點收報24099點,午前曾一度跌穿24000點,為自去年10月來首次。恆生科技指數跌2.8%,國企指數跌3.38%,金融分類跌4.08%,地產分類跌6.69%。
港股各分類中,港股地產板塊遭重挫。其中,中國恆大跌幅超10%,市值為302億港元,較2020年高位市值跌超9成,今早恆大曾一度跌16.9%報2.11港元。香港本地地產股中,恆基地產跌13.34%、新世界發展跌11.54%、新鴻基地產與長實集團跌近10%。最慘的當屬新力控股集團,跌近九成。
金融分類同樣面臨下跌,中國平安跌近7%,創自2017年以來新低,招商銀行跌10.87%,友邦保險跌5.21%,建設銀行跌4%。
另外,新加坡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今日走低,截至收盤跌3%。
在中金王漢鋒看來,市場繼續擔心某地產商的債務問題拖累地產板塊,香港本地地產也受到本地地產相關消息的牽連,並連累金融板塊下跌,香港本地地產股、大陸地產股、金融股等板塊領跌市場。到目前為止,歐洲股指也出現回調。
整體來看,A股在中秋小假期後幾個交易日後又將面臨國慶長假,考慮到四季度市場環境,我們繼續強調“均衡配置、控節奏、穩收益”。具體來看,當前至四季度的市場可能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包括:1)增長下行壓力:七月與八月的宏觀數據顯示經濟增長面臨明顯壓力,特別是消費偏弱的特徵突出;2)局部通脹壓力仍在,上游原材料價格受供給政策限制等因素高居不下;3)地產下行趨勢顯著;4)信用風險揮之不去,市場擔心個別開發商違約問題等。
考慮到四季度市場內外部環境較為複雜,中金建議投資者保持耐心,佈局方向可能仍偏成長。
恆大事件持續發酵影響幾何?
恆大事件持續發酵,週一開盤,恆大系股再次迎來大跌,中國恆大盤中一度暴跌超18%,恆大汽車盤中一度跌超10%,午後跌幅收窄至7%,恆大物業跌超12%,恆騰網絡一度跌14%。
過去一週,有關恆大的多個消息牽動着市場敏感的神經。有外資券商認為恆大上週各類事件,包括實物兑付方案等引發市場憂慮,是今日地產股下跌的原因之一,且本週四9月23日恆大有2.3億人民幣與8300萬美元兩筆利息需要支付,未知今次付息會採取何種方式。
18日,恆大集團在其官網發佈公告稱,針對部分管理人員提前贖回恆大財富投資產品一事,集團公司高度重視,已要求該6名管理人員提前贖回的所有款項必須限期返還,並給予嚴厲懲處。18日晚間,恆大財富服務號發佈公告稱,根據9月13日恆大集團制定的《恆大財富投資產品兑付方案》,實物資產兑付工作已啓動。如有實物資產兑付需求,需聯繫投資顧問或攜帶身份證、投資合同到各地接待地點諮詢辦理。
19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發佈情況通報稱,有關“恆大互聯網金融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的情況通報”的圖片內容不實,屬偽造信息。該局已經立案開展調查。另外,警方通報此前網傳的《關於恆大金服週期補償事項通知》,為虛假信息,警方已經將涉嫌的5人予以抓獲。
受地產股拖累,中國平安過去一週連續下跌。高盛研究報告指,上週內地金融股受恆大事件拖累,中國平安由上週一起連跌,今早繼續受壓。早上低開約5.4%後跌幅擴大,最低見49.9元,為連續第6日下跌,累計至今跌逾16%。有券商料平保應具有時間及資源以作有關監管的變化準備,及認為平保應能滿足一些關鍵的初步要求,該行維持其“跑贏大市”評級。
但港股星期一的“哀鴻遍野”,恆大事件並不是唯一原因。
恆指遇“黑色星期一”為哪般?
港股在中秋節前一天孤單“營業”,盡顯頹勢,恆生所有股指全面下跌,尤其以地產及金融板塊下跌幅度最多。
高力諮詢今日發佈報告指出2021年5至7月,香港核心商業區超甲級寫字樓租金反彈3%,表現勝其他寫字樓子市場。美銀證券發表研究報告指,本港地產股中,住宅及寫字樓市場轉趨穩定,惟市場仍擔憂零售租賃市場在租金增長方面或受到阻礙。該行還指,香港發展商最近加大力度增加土地供應,例如加入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等。
金融板塊的下跌,有分析人士指是因為銀行、險資涉及房地產業的投資。高盛發表報告指,上市內險企業涉內房板塊風險敞口有限,尤其是對比起行業平均而言,該行壓力測試顯示,即使所有上市內險企業的股票和債務投資大幅虧損,他們仍然能夠維持超過100%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該行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人保集團維持“買入”評級。
港股過節不關門,明日繼續“營業”
由於香港的公眾假期為中秋節翌日,所以佳節當日港股將繼續開門營業。經歷了今日全線收跌的“黑色星期一”,明日中秋佳節,港股又將迎來何種命運呢?
法國巴黎銀行上市衍生產品部林恩認為,週一恆指跌勢“誇張”,香港地產股自八月以來已呈下跌趨勢,但香港新樓盤開賣情況並沒有悲觀,暫時無法估量地產股所受的實際影響。
中金公司則發表研究報告指,隨着9月下旬進入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密集期,美股市場近期也持續震盪下跌,進一步拖累海外中資股市場。但是,市場已計入監管方面的許多憂慮,從估值和情緒指標來看,市場情緒已經過於悲觀。因此,仍然看好港股中長期表現,建議投資者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