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從“對市場並不悲觀,配置上更加強調均衡”,到“適度控制股票倉位,減少高估值板塊在組合中暴露”,這是一家百億量化私募前後一個月投資策略的微妙變化。
即便是再心有篤定的基金經理,面對回撤壓力和贖回要求,也難以抑制內心的“減倉”衝動,而一旦這種集體無意識的“趨利避害”漸成共識,也就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
前幾天,一家中小基金的合夥人就向財聯社“倒苦水”,最近的單邊下跌行情,讓他們的角色頗為“尷尬”——他們確認現在就是“相對底部”,但又不得不降低些倉位,來應對市場繼續下跌和贖回壓力。
在近期的單邊下跌中,幾乎所有的基金經理都陷入一個“兩難困境”——一邊苦口婆心地安撫持有人,不要恐慌,避免短線操作;另一邊又迫於種種壓力,不得不先將倉位降下來,“君子不立圍牆之下”。
從“並不悲觀”到“控制倉位”
“適度控制股票倉位”,“減少高估值板塊在組合中暴露”……在最新披露的一期市場觀點和投資策略中,管理規模超300億元的廣州玄元投資再次透露了自家的最新倉位變動。
2月11日,這家百億量化私募的措辭還比較“剋制”——對調整後的市場“並不悲觀”,但配置上更加強調均衡,及時控制了高估值行業的權重,同時配置傳統行業中一些低估值、有絕對收益機會的個股。
到了3月8日盤後,他們的措辭就“不再含糊”:“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我們適度控制了股票倉位,減少了高估值板塊在組合中的暴露,同時增配了傳統行業中有絕對收益機會的個股。”
無獨有偶,另一家百億私募清和泉資本也在近日透露,他們減持了業績存在不達預期風險的公司,並對基本面趨勢良好,估值回落至區間下限的優質公司進行了增持。
“通過調研發現,光伏產業鏈和行業信息化等成長性行業的基本面趨勢好預期,而經過近兩個月的股價調整,已經體現出較高的性價比,因此我們對這兩個行業進行了重點增持。”清和泉資本稱。
在清和泉資本看來,未來仍然會處於“外緊”和“內松”的狀態,內部因素將逐漸成為主導,隨着貨幣信用雙寬以及穩增長政策的逐步落地,市場的信心也將逐漸恢復,今年出現熊市的概率仍然較低。
不過,外部動盪是必須面對的客觀事實,因此清和泉對投資標的的選擇的標準更為嚴苛,即“高成長性且高ROE”,而在風險偏好下降後,選股需要更加精細聚焦α,加大對定價迴歸合理的公司佈局。
具體到行業上,清和泉資本繼續看好具備獨立成長週期的光伏、汽車智能化、行業信息化,以及前兩年受疫情負面影響較大,但基本面逐步恢復的必需消費品等行業。
左手“安撫”,右手“減倉”?
2022年開年以來,每當市場出現情緒化的下跌,《珍惜每一次打洞機會》、《能不能樂觀一些》等安撫文章就接踵而至。然而,作為基金經理的他們,也面臨淨值回撤和基金贖回的壓力。
昨晚,朱雀基金髮文稱:“恐懼是所有動物的生存本能,人總是容易被恐懼和貪婪來回拉扯,做很多短期的抉擇,以迴避真正的思考。最終在與市場搏鬥的過程中被消耗殆盡,錯過那些真正重要的時刻。”
不過,對於持有人而言,“堅持並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理念,早就讓耳朵聽出了繭,而面對風險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先贖回基金,這也導致基金經理不得不一邊安撫基民,一邊還得被動減倉。
“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也來自客户委託,在市場底部的時候,客户往往對淨值的波動極為敏感,如果出現較大幅度的淨值波動,客户可能會希望基金經理降低淨值波動。”弘尚資產昨天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種困境。
當前應該降倉避險嗎?弘尚資產認為,站在今天的市場估值水平看一支基金,無論倉位高低,只要符合基金經理一貫的投資方法,其實都不值得擔心。真正值得擔心的是機構投資者的散户化特徵。
作為一個長期堅持價值投資方法的管理人,雖然短期市場出現了大幅下跌的情況,但他們的內心並無太大波瀾。因為在過去的投資生涯裏,這種情況已經不止一次發生過了。
事實上,過去幾次市場的大跌也並沒有對長期業績產生很大影響。在這傢俬募的投資框架裏,企業的長期內在價值才是唯一重要的事,市場情緒化的大跌只不過給予了他們更好的買入價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