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孩子不限購

01

多孩家庭取消限購

36氪日前報道了一則消息:地方衞健委首次牽頭,針對無錫二孩家庭放鬆樓市限購。這是全國首個由地方衞生部門發出的樓市刺激政策。

具體政策方面,針對二孩家庭:一是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首次使用公積金且屬於首套房的,貸款額度的計算可以放鬆,同時在最高額度基礎上可以增加20萬的額度;二是可以在限購區域新增購買一套住房。

自2021年末以來多地陸續出台了捆綁生育支持及樓市刺激的政策組合。在無錫之前,江蘇海安、四川資中、北京朝陽、陝西及吉林等7個城市或省份,都發布了二孩及三孩家庭的購房支持政策。

江蘇海安推出的政策甚至與房價掛鈎。當地規定,三孩家庭將享受每平方米400元的優惠。而對於其他普通改善型購房需求來説,若認購144平方米以上的物業,則可以享受每平方米200元的購房優惠。

2017年建立起來的史上最嚴房地產調控政策格局正在逐步瓦解,其中針對二孩、三孩家庭的購房扶持既是短期內刺激合理住房需求的直接手段,又不違背房住不炒的底線原則。

但反過來看,購房扶持政策是否能緩解長期的人口出生率降低問題,還要畫上巨大的問號。而人口問題,特別是老齡化、少子化趨勢,也是持續困擾房地產市場的長期挑戰。

02

成也人口敗也人口

過去二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及銷售規模不斷擴大,核心因素是城鎮化帶來的人口集聚。圍繞經濟及政策週期,樓市行情呈現顯著的週期波動。每一次樓市下行伴隨經濟下行,隨後都出現從調控到刺激的政策反轉。而每一次寬貨幣及寬信用都見效迅速、顯著,歸根到底是城鎮化趨勢下人口向城市集聚效應,催生大量住房需求,提供了信用擴張的基礎。

但早在本輪房地產劇烈下行週期之前,人口集聚效應已是「強弩之末」。

經濟學家高善文博士的團隊提出過一個理論:

在特定的條件下,住房需求增長就等於新進入城市的人口數量增長。而住房需求的實際增速,在長期內將逐步收斂和逼近到這一極限水平。

歷史趨勢是,2000年至2014年,商品房銷售與城鎮新增常住人口、新增就業人口的增速差波動下行,基本符合城鎮化趨勢下的住房需求釋放趨勢。但2015年至2019年,在城鎮新增常住人口負增長、新增就業人口微增長的同時,商品房銷售的5年平均增速反而超過了2010-2014年。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在2015年至2019年,房地產去庫存、大規模棚改拆遷款發放替代了城鎮人口增長因素,成為商品房銷售增長的基礎。相對於根據實際人口增長對應測算的商品房銷售預測值,2021年實際商品房銷售多出了2.3億平米。

多生孩子不限購

高善文團隊預言:

這種背離就可以認為是一次性的,除非未來持續加快棚户區改造,並大規模使用貨幣化手段。從長期來看,商品房銷售面積將逐步迴歸到長期趨勢水平,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低於長期趨勢,以實現對過去透支的修正。

不僅僅是透支需求,那一輪房地產上行週期帶動的高房價、高槓杆,已經成為人口增長的負面因素。

多生孩子不限購

中國人口出生率

從 2017 年開始,中國人口出生率開始加速下降,並在 2020年跌破 1%;嬰幼兒配方奶粉銷量在 2019年大幅放緩至 1%,並在 2020 年首次出現下降。在此之前,即2014年至2016年的寬貨幣、寬信用週期裏,全國房價和居民部門槓桿率都大踏步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大幅擠佔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來自中國金融40人論壇的一份居民部門資金流量研究揭示了三個趨勢:

2015年之後居民部門的資金流出增量持續高於資金流入增量,且兩者沒有收斂的趨勢;

在流入端,雖然勞動者報酬是最大的流入項,但新增信貸已經超過社保流入,成為佔比第二的流入項;

在流出端,償本付息支出在快速增加,甚至會取代購房支出成為第二大支出項。

這份報告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債務擴張會通過剛性增加的償債支出,讓居民部門面臨越來越大“入不敷出”的壓力。為維護資金流量表的平衡,降低消費或減少購房就成了居民部門的現實選擇。

根據日本的發展歷史,也可以直觀地看到居民負債率與人口出生率之間的負相關:

日本在1974年的時候人口增速遇到向下拐點,同期居民部門負債率接近40%,在2004年人口負增長的時候,居民部門負債率在65%。

截止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居民家庭部門的負債率已經達到了62%,高於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平,低於歐美日。但如果以可支配收入而非GDP作為分母,我們的居民負債水平已經冠絕全球。

總言之,人口集聚效應成就了房地產的規模擴張,但已經進入尾聲;房地產規模擴張伴生的高房價、高槓杆,形成了對人口增長的重大威脅,正在加劇老齡化及少子化趨勢。

03

房價更低生育更旺?

用房地產刺激生孩子的理論,不止一人提出過。最有影響力的想法之一來自攜程創始人梁建章,他主張給多孩家庭提供購房優惠:

「如果多孩家庭買房可免除土地價格,那麼購買價格就會降到原來的一半以下,這將大大減輕多孩家庭的買房負擔。具體實施上,可以對已經有多孩的家庭買房直接降價,能實實在在地提升內需。」

聽起來既能催生房地產剛需,又能刺激生育提高人口出生率,何樂而不為?

但回看近鄰日本的歷史: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房價一潰千里,房價收入比回到了較低水平,購房利率也隨着政策利率下調逐步走低。不過,較低的房價和較高的住房負擔能力,既沒有形成房地產牛市,也沒有延緩老齡化、少子化——直到2019年,東京都市圈的土地價格才緩慢復甦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歷史高峯水平,而1993年後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就再未回到1.5%上方。

表象上,老齡化社會的最大特徵就是需求不足,即低物慾社會。用超市和百貨公司作為必需消費和可選消費的代表,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日本的超市銷售額僅增長2.1%,而百貨公司銷售額則下滑了38%。不管出於自住還是投資,房地產也是基於需求進行擴張的消費品或資產。日本人沒有因為房子便宜就去買,更沒有因為房價低了就生孩子。

根源上,房地產泡沫雖然破滅,但債務依然存在。上世紀80年代,房地產為日本的居民部門創造了短暫的財富效應,但是帶來的負債卻是長期的。地產泡沫破滅後的20年間仍有大量日本人在為90年代初及此前購買的房產償還貸款,但所買房屋早在當年經濟泡沫破滅時就已經被銀行收走了。

多生孩子不限購

日本的教訓表明,低廉的房價無法刺激生育,減緩老齡化及少子化。而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形成龐大的全民債務償付壓力,將會進一步加劇老齡化和少子化。從撫養比數據看,1990年泡沫經濟時代過後,日本的少兒及老年人合計撫養比持續攀升,從45%之下一躍至65%附近,即每100名勞動人口要養活65個非勞動人口,成為全世界勞動力人口負擔最重的國家。

人口繁衍是房地產市場繁榮的基礎,短期的多孩家庭放鬆限購也會產生有效需求託底樓市下行。但長期看,人口問題是制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最大挑戰,房子的源頭是孩子,但孩子的源頭不是房子。

刺激生育,最大膽的創意來自經濟學家任澤平,他認為生孩子不能不要指望90後00後,一定要抓住75-85年還能生的時間窗口,抓緊出台鼓勵生育基金,規模大約要2萬億,用10年多生5000萬孩子:

「過去我們印鈔票刺激房地產,留下高房價。如果轉變為印鈔票鼓勵生育,將在未來留下一批年輕人,為愛而生,醖釀下一個希望,生就對了。」

作者|宋虹姍

作者|嶽嘉

互動話題

你覺得很多家庭不願意生二胎或三胎的原因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關注未來可棲????

未來可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可棲”(ID:hifuturecity),作者:宋虹姍 嶽嘉,36氪經授權發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21 字。

轉載請註明: 多生孩子不限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