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文化貿易日趨興旺,一直是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的特色。2018年6月,蜀山區成為全國首批13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地區。這為蜀山區文化出口帶來了新的機遇。
經過三年的努力,蜀山區共有11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省級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020年,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額實現15020萬美元,同比增長7.2%,約佔安徽省文化產品進出口額總額的10%。
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近年來蜀山區以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為重點,着力探索促進文化出口“蜀山模式”,強化基地保障體系、搭建基地服務平台、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基地企業“走出去”,讓更多具有當地特色的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
打造三大交易平台 增強影響力輻射力
以安徽出版集團為代表的印刷出版物版權輸出、樂堂動漫為代表的動漫創意文化製作及版權輸出、華文國際為代表的文化用品生產與營銷三大國際文化交易平台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增強。
推進版權輸出與引進。搭建起“美好安徽絲路書香文化推廣中心”等10餘個多層級對外文化交流平台;與“一帶一路”沿線35個國家開展業務往來,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文化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文化產品和服務輻射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不斷加強版權引進,《小豬佩奇》《我的世界》等大型引進版圖書成為風靡全國的暢銷精品。
開拓動漫網遊國際市場。合肥樂堂動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面向全球發行多款精品動漫遊戲產品,數十款產品在全球擁有千萬用户,遊戲獲得谷歌應用商店和蘋果應用商店的長期推薦並在多個國家處於下載和收入榜單前列。同時,與全球眾多的知名IP建立合作,如日本的奧特曼、哆啦A夢和蠟筆小新,美國的忍者神龜和韓國的倒黴熊等。
轉型優化文化出口形態。華文國際通過文化載體輸出與文化內容輸出相結合,提升文化產品出口附加值,自行開發的產品嵌入大量文化信息、遊戲等,承載中國旅遊、風光以及民俗、音樂等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以新穎的模式實現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的出口。
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創意源頭,蜀山區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開發中心”,全區“非遺”名錄共38項;擁有市級非遺傳習基地2處,不斷完善健全非遺名錄保護體系。以安徽中醫藥大學為建設載體,研究和探索產學研企合作新出海模式,引導中醫藥產業現代化發展方向。
煥發非遺傳承新活力。組織民間藝術學習交流,增強非遺傳承能力,促進傳承人主動參與非物質文化產業化,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研發定製蜀山特色的文創產品和紀念品,通過“生產性保護”,讓古老的技藝“活”起來。“吳氏船模”項目傳承人吳培、“廬州土陶”項目傳承人李宏亮、“葫蘆雕刻技藝”項目傳承人應邀參加中國官渡第八屆、第九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分獲“金獎”和“銀獎”。此外,蜀山區市級葫蘆雕刻項目“80後”傳承人姚瑤代表安徽省參加2019中國(昆明)第九屆全國非遺聯展並獲得銀獎,打響蜀山區文化傳承新招牌。
加快校企合作創新。聯合德國漢堡大學附屬埃彭多夫醫院之漢薩美安中醫中心、安徽濟人藥業集團,共同研究推動中藥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實現中藥製劑、中醫治療走向國際化。2019年,安徽中醫藥大學在德國開設第一家中藥店,這是德中兩國良好合作的體現,也是大學、產業界以及文化機構合作富有成效的範例。
強知識產權 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
蜀山區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試點區”建設為抓手,專項資金投入共計1300萬元,將知識產權工作融入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促進蜀山區文化出口產業“出海航行”。
打造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區。組建蜀山區知識產權發展聯盟,以知識產權優秀企業為典範,牽頭試點開展知識產權運營工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全面實施知識產權強區戰略,在努力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管理體系、服務水平上下功夫、求實效,實行市場化運作、開放式服務。
着力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市場主體誠信檔案、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動態調整區街兩級政府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清單體系。加強信用監管,發揮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推進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曝光力度。
“要讓更多具有安徽特色、合肥特色以及蜀山特色的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這是合肥蜀山區為當地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定下的目標。
下一步,蜀山區基地將繼續以多元化文化平台、蜀山文化貿易聯盟為資源集聚中心,推行徽派文化“走出去”,探索建立基地文化服務統計體系。同時,加強整體規劃,推進產業集聚,打造品牌企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統籌用好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三種方式,努力提升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傳播力的重要成果,推動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文化服務貿易發展。(劉曼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