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新勢力IPO,在泥潭中“突圍”
“造車,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文章開篇,直接用這樣一句話,點出當下所有新勢力造車間,最為殘酷的生存法則,而作為暫時領跑者的“蔚小理”,必然對其深有感觸。
過去兩年間,身處頭部梯隊的三者,可謂徹底經歷由跌轉升的角色轉換。融資持續到賬、公司成功上市,股價持續攀升,利好消息不斷襲來之下,可謂暫時忘卻早前經歷的至暗時刻。
究其背後的原因,必須承認它們均趕上了“智能電動車”當下最好的風口,並且位於終端展現出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所以當身處美股的炙熱表現漸漸開始降温,又能看到小鵬、理想迅速前往港股二次“敲鐘”,繼續成為投資人手中的“香餑餑”。
拼命狂奔,最終帶來的結果,還是將更多有效資源握在手中。
據各自已經發布的Q2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蔚來、小鵬及理想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總額分別為483.2億元人民幣、328.7億元人民幣、365.3億元人民幣。
“蔚小理”深知,無論產品研發、補能網絡搭建、公司運營、品牌營銷甚至新建工廠,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撐,而上市無疑便是實現這些環節的基礎。
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對於更多身處二線梯隊的新勢力造車,同樣適用。此刻,從它們各自所展現出的舉動來看,儘快IPO已然成為急迫且必須要做的事情。
科創生變
“我們與蔚來、小鵬、理想之間最大的差距或者説不同,更多集中在它們更有互聯網基因的加持,所以在品牌建立之初,關於奔赴海外市場IPO的節點,已經規劃的非常清楚,離岸架構的搭建也是提前的。而我們更像是看別人先吃了螃蟹,再試圖入場,效率明顯較慢。”
依稀記得去年,專訪某二線新勢力高管時,在被問及貴司接下來是否具有上市計劃時,其直截了當地做出上述回答。
言外之意,在IPO這件事上,相比“蔚小理”,它們的確是相對滯後的。因此,無法嚐到第一波紅利。好在,彼時隨着國內科創板的“大門”徐徐打開,重新給予新的機會。
“我覺得總體上認為大方向是不變的,國家肯定還是鼓勵科技型企業能夠對接資本市場的。你們如果特別關注最新赴科創板上市的政策,特別提到了一個是愈發強調很強的科技屬性,另外一個就是強調位於終端市場競爭力。那麼這兩條,我們認為零跑都是完全符合的,尤其是硬科技這一條,當然競爭力方面,我們也在不斷向上。”
4月結束的上海車展,零跑汽車總裁吳保軍談及了赴科創板上市的期待。身處同一梯隊的威馬,甚至已經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申請條件,完成科創板上市需要的相關輔導。而哪吒內部,也在馬不停蹄的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一切,看似箭在弦上。
可誰都未曾料到,大環境的驟變,會來的如此突然。科創板剛剛打開的大門前,又立下一道高聳的門檻,對於一家企業“科技”屬性的要求與標準,開始變得異常苛刻。
進而有了今年6月25日與威馬幾乎同期闖關的吉利,發佈公告稱,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近日,據上交所披露,聯想9月30號提交科創板IPO申請,10月8日終止科創板IPO。
顯然,就連這些更具綜合實力的公司,也未能邁入科創板的大門。對於幾家二線新勢力而言,時間並不等人,受挫之後及時調轉方向,尋求新的出口,已然成為必須做的事情。
赴港股IPO,則變得順理成章。
扎堆港股?
科創生變,已然成為不爭的事實。
就在本月,威馬宣佈即將獲得超過由電訊盈科與信德集團,領投的超3億美元D1輪融資,此外加上其他數家投資機構簽署D2輪融資協議,共計將獲得5億美元的融資。
翻閲相關資料後得知,電訊盈科目前仍為香港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重要產業之一。信德集團背後,是“賭王”家族何超瓊。引入這些資本,目的顯而易見,科創板受挫後,威馬赴港上市的可能性,仍在繼續增大之中。
與之類似,近日據路透社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零跑正考慮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募資至少10億美元。
同時,知情人士透露,零跑已就IPO事宜與顧問進行了初步討論,預計最早可能在明年上市。另外,募資金額和時間等細節尚處於初步溝通階段,可能會有所改變。
針對該消息,其官方很快給予了否認,可為了謀求公司層面實現更大質變,零跑做出如此選擇看似也非常合理。至於哪吒,即便截至目前仍未有相關動向爆出,但有關IPO的準備工作,相信片刻也未停止。
畢竟,參考“蔚小理”三家動輒超幾百億元的現金儲備,二線新勢力必須面對僅依靠多輪外部融資,可支配資源相對匱乏的困局。而此刻,在依靠差異化競爭,避開強勢新能源車企鋒芒,得以逐漸站穩腳跟後,怎樣進行“衝高”,不可避免地成為新的難題。
因此,對於它們而言,明知赴港上市可能會是一片泥潭,需要奮力掙扎後才能得以突圍,但又到了不得不做的節點。
好在,過去的9月,無論哪吒、零跑還是威馬,都取得了較為不錯的終端交付成績,各自旗下今年所推出的新車,也正在逐漸收穫用户的認可,這些都將成為其日後能夠成功“敲鐘”的加分項。
它們深知,想要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就必須擁有相應的故事與成績作為支撐。而接下來,可以預見的是,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二線新勢力們,前仆後繼地湧向IPO這條愈發擁擠的賽道之中。
在此過程中,那些最終無法實現上市的車企,消亡的速度或將加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