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A股應立足中國經濟 邏輯判斷莫忽略變量因素

  專家解讀市場“有趣的現象” 研究A股應立足中國經濟 邏輯判斷莫忽略變量因素

  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公開表示,“當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部分學者、分析師關注外部因素遠遠超過國內因素,對美債收益率的關注超過LPR、Shibor和中國國債收益率,對境外通脹預期的關注超過國內CPI。”

  對此,多位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有趣的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於過度解讀海外市場,研究美股更多的是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而研究A股則應立足中國經濟。“有分析人士站在A股國際化的角度,用國際視野去看待美股與A股的波動,並試圖找到其中的內在聯繫。但兩個市場的波動既有自身特點,也有較大差異性,例如,中國與美國的貨幣政策就大不相同。”

  過度關注海外市場 會對A股產生誤區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和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的公開講話,都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易綱的表態釋放出穩定的信號,尤其是對穩定資本市場具有正面作用。易會滿則對上述“有趣的現象”表示,“對這種現象我不作評價,但對照新發展格局,建議大家做些思考。”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是監管層對國內分析人士的分析框架和邏輯做出了善意提醒,確實值得深入思考。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度關注外部因素,實則是一個錯誤的邏輯判斷。對美股和美債的研究,更多基於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變量因素的考量;研究中國資本市場,應更多考慮中國市場的變量因素,將這個權重放得更高一些,也要放得更重一些,不能本末倒置。就目前來看,很多專家學者和研究員,思考問題的邏輯更多站在美國市場方面,將中國市場的變量因素忽略了,這是分析問題的邏輯判斷出了問題。

  李大霄還認為,研判美股和A股的道理是相通的,但也要注意區分,美股的影響更多是對全球股市的影響,影響A股走勢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最終考量因素還是中國市場本身,例如,中國的貨幣政策和股市政策一旦出現調整,都將影響A股的基本面。

  申銀萬國證券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導致“有趣的現象”出現的因素有很多。近期A股市場波動較大,但宏觀政策相對穩定,分析師需要找到波動的原因,而近期美股為代表的全球資本市場都波動較大,很可能是A股波動的誘因之一,因此在研究基本面時會更多關注到美股波動情況。“另外,可能是立足A股國際化的思考邏輯,分析師對美股等全球股市波動進行了很多討論,這更多是研究方法或研究邏輯的問題。”

  桂浩明強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海外市場固然沒錯,但要有主次之分,要分清關鍵點和非關鍵點的區別,站在國際化視野角度,要提供更多準確的國際市場基本面信息。但過度研究海外市場基本面、而忽略中國市場的實際問題,這種情況下的研究成果可能不夠準確。因此,研究A股市場,還是應該立足於中國經濟發展情況。

  研究A股市場波動 首先要立足中國經濟

  有分析人士指出,長期以來,美股和A股的走勢大多呈現負相關性,有時更是呈現“同跌不同漲”的現象。對此,業內專家認為,美股與A股存在較大差異性,在一些時期呈現負相關性也是正常現象,畢竟中國與美國採取的貨幣政策都不一致嘛。

  對於A股與美股的關係,桂浩明認為,兩個市場“同跌不同漲”的現象是存在的,且是長期存在的,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在於宏觀經濟波動及貨幣政策調整的步調都不同。例如,當前美國採取的是相對擴張性貨幣政策,而中國主導的還是穩健性貨幣政策。在穩健性貨幣政策下,A股市場出現調整很正常,尤其是在缺乏穩健投資者支持的背景下,很容易會受到海外股市下跌的影響。

  李大霄也表示,美國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影響全球股市,這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之一。但如果將美國因素作為分析A股市場波動的唯一依據,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以偏概全的誤區。

  桂浩明強調,中國對股市的研究目前仍缺乏一個明確標準,在制度建設上仍有不完善或不完整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如何確立一個完善、規範的A股研究機制,既要立足中國經濟,也要放眼全球市場,這才是專家學者及分析師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很長一段過程,例如,培養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加強輿論引導工作等,要讓市場對政策的調整做出及時反應,也要讓投資者發揮積極作用。”桂浩明表示,但實際上,投資者教育工作確實存在很大難度。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0 字。

轉載請註明: 研究A股應立足中國經濟 邏輯判斷莫忽略變量因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