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評論員周劼
日前,日本知名跨國企業松下宣佈將徹底撤出世界光伏電池及面板市場,其公司主力的相關製造工廠將於2021年度內停產關閉。此前的2020年,松下還停止了與特斯拉在美國工廠的光伏電池聯合生產。這一系列的舉措意味着曾經的全球光伏市場“龍頭老大”黯然退場。
時間倒退十年,松下旗下的三洋電機曾經佔據了世界光伏市場的最大份額。不僅如此,日本的光伏企業當時還佔據了屬於新興能源行業的光伏市場的先機,松下、京瓷、夏普在中國上演三強爭霸,幾乎壟斷了中國的光伏發電市場,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國產企業都需要它們的支持。
十年一瞬。今天,松下這座過去8年不斷虧損的光伏“雷峯塔”終於徹底倒掉,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國的光伏產業規模快速擴張,商用技術屢破世界紀錄,一舉奪得具有全產業鏈的領先優勢。因此,有人説,日本百年巨頭,被中國70餘家新興公司聯手打敗。松下之敗是敗給了中國的產業鏈。
為什麼擁有技術優勢、專利壁壘的科技老手敗給了十年前還在向他們買設備買專利、虛心學習的科技新手?從一個數據可見一斑:中國的光伏產品產能普遍佔據了世界的2/3以上。更關鍵的是,目前的光伏電池、面板價格已降至2012年的1/3。
我們常説,中國進入哪個行業,那個行業就從價格“高大上”變成“白菜價”。光伏產業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這樣的規模,這樣的價格,讓包括松下在內的曾經的光伏利潤大户無利可圖、無路可走,只能退出。
然而,中國靠的是無利潤的低價傾銷嗎?非也。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鏈一項報告顯示,中國光伏企業效益持續向好。受惠於市場規模擴大,企業出貨量大幅提高,同時由於技術工藝進步帶動生產成本下降,我國光伏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提升。
也就是説,中國企業一邊讓光伏產業變成白菜價,一邊還在盈利上升。
從這裏就看到了完整產業鏈的競爭優勢。通過十多年的佈局,中國光伏行業已經形成產業鏈的全遊優勢,同其他國家光伏產業競爭,我們靠的不是“一陽指”,而是十個指頭各領風騷的“六脈神劍”。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產業價值鏈微笑曲線理論:一個行業從產品研發、零件生產,到組裝,再到市場銷售和售後服務的全價值鏈,較高利潤、附加值集中在兩頭,而中間從事製造、組裝的企業利潤水平較低。如果一個企業不能佔據產業鏈的上下兩端,那麼它就很難獲得高額利潤,很難壯大發展、產業升級。
相反,如果一個國家的產業能形成產業鏈條,那麼所有的價值鏈都會內循環,結成一個俱榮俱損的共同體。任何一個企業不用擔心它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專心做好自己環節的事情,一樣可以利潤共享。
更重要的是,產業鏈作為一個整體,能使上下游開展協同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動互助,形成自我強化機制,推動自身實現更高效的價值傳遞和整個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同時,產業鏈具有學習功能,實現產業鏈上各主體企業間的知識共享、文化傳播,也提高了產業鏈的整體創新能力、運作效率和效益。這些才是產業鏈核心的競爭優勢,而且是持續的、強勁的競爭優勢。
都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光伏產業十年一躍,成為我國領先世界且具有極大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而也一夕成為其他國家喪失優勢、逐漸萎縮的產業之一,此消彼長就在於能否跨越產業鏈之河。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