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説起大股東減持,不少散户説起來都是辛酸淚,每次股價漲起來了,大股東就跑來減持,害的我們散户都被套了,大股東撈的滿滿的就走了。前兩天還有一位粉絲問我,為什麼有些業績很好的股票,大股東也要減持呢?
其實大股東減持的原因,真的是多種多樣的,當然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因為需要資金,可是在減持的序列裏面,有多種不同的原因,於是就有了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咱們散户也應該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清倉式減持
這是最可怕的一種減持方式,大股東不考慮任何後果的瘋狂甩賣上市公司的股份,直至全部清空。在A股市場上這種是有先例的,2011年永大集團在深交所上市,2015年4月起,原大股東呂氏家族開始不斷在市場上拋售公司的股份,直到2016年將最後剩餘的股份全部甩賣出去,一共從股市套現達到70億元。當他們賣光了以後,公司的股價一路走低,直到現在的3元。
雖然有新的接盤者,並且公司也完成了改名重組等一系列行為,但是看看現在的股價,只能一聲嘆息。大股東清倉式減持的原因是什麼?特別簡單,覺得股價根本不值那麼多錢,如果這個企業就值10億,你現在市場價格100億,請問我到底是賣掉還是留着?別説是他,如果換做你我,恐怕也是一樣賣個精光吧?所以面對此情此景,你應該做的就是趕緊跑,如果迷信重組大概率是要吃虧的。
順便補充一句,光是最近一個月,我接到的計劃清倉式賣掉公司的數量就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表格,而且裏面相當多上市時間不足3年,最短的只有幾個月,股價對他們的吸引力,可以自己掂量一下。
資金需求式減持
大股東本身也是企業,既然是企業進行經營就會需要資金,因此他們會採用各種方式來獲得。目前常用的就是股權質押融資,當然如果股價比較高,適當賣出部分股權也是他們考慮的方案。這種情況目前非常的普遍,而大股東減持也有很多的特徵,比方他們會在每一個減持窗口打開的時候都進行減持,而且減持的量都接近上限。
對於這種公司,實際上我們沒有任何的辦法,因為他們也是按照規則在進行。我也見到有些人提出,應該禁止他們減持,但是這個無論是情理還是法理都是不通的,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他們的股份擁有流通的權利,這是在招股説明書和上市公告書中列明的。投資人在買入公司股票之前也是知曉的,同時也是按照交易規則進行的,所以嚴格來説,是沒有辦法通過行政命令來阻止的。唯一阻止他們減持的方法,只有價格,當股價低於他們自己的預期的時候,減持才有可能停下,否則完全不可行。
被動式減持
這種情況實際上在目前還是很常見的,大家可以去關注一下那些減持股份的股東的名字,經常會看到有某某有限合夥、某某投資基金、某某信託計劃等等,這些股東通常都是IPO之前或者是定增的時候進入公司的。這些股東的性質和一般的企業股東不一樣,他們是有存續期的,有些時候這些資金本身就是專門為了投資而募集的產品。當這些產品到期,或者是投資期已經到了,無論這筆投資是賺還是虧,他們都必須減持掉所有的股份。
例如這是雅戈爾前一段時間發佈的一個股東減持的公告,其中崑崙信託的這個信託計劃就是典型的信託產品,他們的減持和退出不過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和股價高低以及圈錢套現等等都完全扯不上關係。再説這種信託產品本身購買股份就是一種投資行為,既然是投資行為就必須給予減持的權利,無可厚非。
“假”減持
這種情況就非常不同了,可以分作好幾種。有的公司出於資金的需求,會減持部分股份,但是並不是真的減持,而是叫“代持”。具體玩法是成立一個專門的公司,然後把部分股份轉讓過去,在普通人看來是減持,實際上是用這部分股權向他人提供了一種抵押,目的是為了融資。當融資的錢歸還後,這個新的項目公司股權會回到實際控制人控制之下。
另一種假減持,是做了融券的標的券。我們都知道現在券商有融券服務,但是券源從哪裏來呢?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從大股東那裏借的,大股東本身不需要減持股票,但是這麼多股票放在這裏又不能賣,怎麼能提高一定的收益呢?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股票借給別人,收取固定的利息。這種情況在現在的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不久的公司中非常的常見,現在是不是明白為什麼機構不去炒高次新的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了吧?那是因為往下炒他們才是賺錢的。
對於減持,其實也沒必要談虎色變,其實把握一個基本原則,就不會害怕了。如果公司真的有價值,股價並不高,你是大股東的話,賣不賣?但是如果反過來,如果公司沒價值,股價又很高,你是大股東,你賣不賣?想通了這個事,以後你就不會再抱怨大股東減持了,因為你應該抱怨的是那些把股價炒高的基金和遊資們,他們才是真正的割韭菜的大鐮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