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把十五年來持續跟蹤研究的著作擺在一起,就不難看出,不僅在資產管理活動中要強調長期主義,實際上對資產管理行業研究本身,同樣需要強調長期主義。作為一個具有強大創新活力和廣泛產業關聯的金融行業的觀察者和研究者,我們從這樣的持續跟蹤研究中感受到巨大的樂趣,希望通過這樣的系列報告,能將我們長期觀察思考的心得與樂趣與讀者分享。
——巴曙松
"
本文作者:巴曙松
●北大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
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與挑戰,儘管在各國共同抗擊疫情的努力下,世界經濟秩序已經逐步恢復,但疫情也使得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受到衝擊,部分國家逆全球化的思潮興起,全球化格局將迎來新的重構。
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抓住了上一輪全球化浪潮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深度參與到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分工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前中國需要充分梳理並正確把握自身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位置,發揮自身內需市場巨大、產業鏈完整等優勢,適應新一輪全球化帶格局重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中國政府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僅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將長遠改變國內乃至全球產業鏈結構。
在逐步構建中國經濟“雙循環”格局的過程中,作為金融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資產管理行業的助力不可缺席。如何在“雙循環”格局下明確自身定位與創新,對於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意義巨大。
1
首先,在重構國內產業鏈、補齊短板,促進新經濟快速發展方面,資產管理行業大有可為。
要實現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着我國經濟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業鏈需要進一步的重構和完善,尤其是要解決“向上發展”的問題,不僅需要在“卡脖子”技術和相關的產業領域迎頭趕上,更需要持續地形成創新能力並向產業領域轉化。
同時,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也快速成長並發展壯大,成為“新經濟”的一部分。這些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降低了市場的溝通與交易的成本,促進了資源更為有效的配置,推動了更為廣發和有深度的消費市場的形成。
在產業鏈升級、新經濟興起的過程中,資本市場將會發揮出愈發明顯的作用。處於培育和成長階段的“新經濟”領域的企業,往往具備“技術密集型”或“輕資產”的特徵,其融資需求與資本市場的特徵匹配性更高。一個完善而健全的資本市場,有能力在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時為新經濟、新業態提供更為關鍵性的支持。
眼下,我國資本市場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和重視,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也在持續推進的過程中。中國資本市場在“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指導下,建立了科創板、滬深港通、債券通等基礎設施,並逐步推進註冊制等制度改革,持續朝着建設更開放、更法制化、更市場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目標推進。
作為根植於資本市場、提供直接融資的“主力軍”,資產管理行業在改革中快速發展,並不斷適應國內大循環主體構建對金融服務提出的要求。自資管新規頒佈實施以來,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向主動化、淨值化方向轉型明顯;伴隨着剛性兑付被打破,社會“無風險利率”實際降低,股性融資市場規模和資產管理機構中涉權益類產品佔比均在擴容和提升。
在此過程中,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面臨着極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着重要的挑戰:如何深化對於經濟和產業發展方向的理解能力、提升定價能力和風控能力,從而在資本市場上遴選出優質的標的,有力地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為持有人獲得更為豐厚的回報?
2
其次,幫助居民羣體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和紅利,培育有利於內需增長的財富效應,是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功能。
要實現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需要有效提升內需,並使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意味着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需要伴隨着財產性收入提升得到切實的增長。相較於傳統的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模式,直接融資模式能夠更充分地讓居民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而資產管理行業就是最為重要的中介和載體。
伴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提高,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資產管理行業在居民財富管理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但是,央行此前的調查數據也表明,相較於房產,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在居民財富管理中所佔有的比重依然偏低,未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更為廣泛地普及和應用,使得資產管理行業對於長尾客户的挖掘也愈發深入,從客羣覆蓋的廣度和精細度上均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在經濟轉型升級和新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中國依然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可觀的經濟增長紅利,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在此過程中,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加強產品設計能力,提升對投資者的瞭解、服務能力,能更為廣泛和精確化地為持有人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以提升資產管理產品在居民財富配置中的比重?如何建立更為健康和富有遠見的行業文化,在能夠切實匹配上信託責任的同時,吸引更多的長期資金進入並沉澱在資產管理行業和資本市場之中?
3
再次,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國際化程度的逐步提升,是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格局的必然要求。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一批能夠覆蓋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商業主體,並充分參與到全球要素和商品市場的定價之中。這也必然要求我國的金融體系,尤其是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國際化程度得到相應的提升。
近年來,中國堅定逐步開放金融市場,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不斷提升,人民幣資產正日益受到更多全球資本的關注和重視;新冠疫情爆發後,以美聯儲為首的部分全球主要央行採取了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及擴表操作,進一步凸顯了人民幣資產的相對價值。如今,持續流入的海外資本不論在中國權益市場抑或中國固定收益市場上,均已經逐漸成為了不可被忽視的市場參與者。
在此過程中,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國際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我們可以看到,伴隨着大幅放寬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不少海外資產管理機構選擇以獨資或者合資控股的形式參與到中國資產管理市場之中;在引進來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中國資產管理機構逐步走出去的身影,越來越多的中國資產管理機構選擇在中國香港或者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積極拓展國際業務,逐步參與到國際市場的定價之中。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國際化,既意味着中國資本市場中所藴含的機會越來越受到全球資本的重視,也意味着中國資產管理機構在各種能力上需主動比肩境外一流資產管理機構,“與狼共舞”。我們有理由堅信,更為開放和充分競爭的環境將推動中國資產管理機構加速積累經驗,在學習中進化,逐步拓展視野,提升管理效率和風控水平。
“雙循環”格局的逐步形成,將會產生出極其深遠的影響。當前,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行業正受到從未有過的重視和關注,也肩負着同樣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很可能正處於一個大時代的前沿,在未來的數十年裏,我們應該不僅可以看到中國和世界經濟產業格局的變遷,也可以看到中國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行業更為波瀾壯闊的發展。多年後回望,我們或會慶幸於見證這一切的發生。
End
新媒體編輯 | Eurus
//湛廬文化//
掃碼即可關注湛廬文化,
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