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30日訊 (記者蘇蘭)主題為“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紓困”的市場監管總局第三季度新聞發佈會29日下午在京召開。市場監管總局新聞新聞發言人、新聞司司長於軍表示,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鬆綁減負激發企業活力的通知》和《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後,市場監管總局出台了加快出口產品轉內銷市場準入、簡化審批流程、優化審批服務、提高企業開辦便利度、創造公開公平的標準化環境等措施,向企業提供優質便利服務,支持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暢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雙循環。
壓縮企業開辦時間 提高企業開辦便利度
據介紹,在提高企業開辦便利化方面,市場監管總局首先持續推進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作。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8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税務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關於進一步優化企業開辦服務的通知》。按照該通知要求,2020年年底前,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開通企業開辦一網通平台,在全國各地均可實現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4個工作日以內。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通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台。
其次是,認真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做好外商投資企業登記註冊工作。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公佈全國被授予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權登記的市場監管部門名單,方便企業查詢。截至目前,全國共計706家市場監管部門被授予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權。為更加方便外商投資企業屬地化辦理登記,市場監管總局正在組織做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外商投資企業登記集中授權工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各地為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提供更好服務。
簡化計量領域審批流程 優化審批服務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證照分離”改革着力破解市場主體“辦證難”“准入不準營”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簡化審批流程、優化審批服務,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創新創業門檻和成本,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用制度“軟環境”降低營商“硬成本”,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促進制度革新。運用法治思維對行政審批事項依據進行全面梳理,分層分類提出法治保障路徑並推動實施。加強頂層設計,深入開展計量授權制度改革,重點調研授權制度不適應深化改革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有的放矢,提出解決方案,並形成長效機制。完善計量比對工作機制,鼓勵各有關部門根據本行業監管需求,組織開展計量比對工作,為提升計量比對供給能力,鼓勵符合技術要求的計量技術機構,面向社會自主組織實施計量比對項目;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社會團體組織實施計量比對項目。
二是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強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融合創新,推動政府管理創新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依託“一網通辦”推進政務服務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讓數據多跑路、羣眾少跑腿。進一步修改完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系統和監管服務系統,實現電子證章,推進全流程在線辦理。推進省級以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基本情況、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市場監管部門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管服務情況網上填報,實現在線數據集成、統計分析,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互聯網+政務監管”。建成上線運行“全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信息公開系統”及微信小程序,能夠使社會公眾和企事業單位對5.8萬餘條全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信息數據隨時查詢,既能“網上辦”,也能“掌上辦”,更好滿足中小企業計量溯源信息需求。
三是加強隊伍建設。指導和支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對“承擔國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任務授權”行政許可事項相關審批、行政監管人員和考評人員的業務培訓,開展新增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宣貫,提升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水平。
加快市場準入 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在認證監管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助力企業紓困,同時暢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據介紹,實施出口企業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要求,市場監管總局在認證監管領域推出了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實施出口企業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以下簡稱“三同”)等措施。
首先是,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2020年年底前,允許企業以自我聲明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方式進行銷售。及時公開強制性國家標準全文,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強制性標準及相關配套標準解讀,開展網絡宣貫培訓。開通國內生產銷售審批快速通道,優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許可准入制度管理的出口轉內銷產品審批服務,精簡流程,壓縮時限。精簡優化轉內銷產品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程序,開闢綠色快速通道,接受已有合格評定結果,拓展在線服務,縮短認證時限,合理減免出口轉內銷產品認證費用,全面做好認證服務及技術支持。
其次是,全面實施出口企業內外銷產品“三同”。發揮政府引導和指導作用,支持企業發展“三同”產品,擴大“三同”適用範圍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企業可按照相關國家標準要求,對其產品作出符合我國和進口國(地區)相關標準要求的自我聲明或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相關質量評價,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發揮行業組織管理和服務作用,加快完善“三同”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幫助出口企業搭建內銷宣傳推廣平台,精準對接消費需求,為社會提供各類“三同”產品。
提升一致性程度,創造公開公平的標準化環境
我國在標準化改革中始終創造公開公平的標準化環境。據介紹,市場監管總局首先是從制度層面明確提出要求。今年上半年發佈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和《2020年國家標準立項指南》等制度文件中,均設置專門條款,明確內外資企業公平參與標準化工作,破除外資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的制度障礙。
其次是積極推動工作實踐。吸收外資企業參與國家標準起草,要求通過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公開徵求意見,拓寬了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方參與標準制修訂渠道;推動建設並應用統一的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信息公示系統,各相關方均可通過該公示系統提交申請,對符合要求的予以吸收;組織編制《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實踐與指引》,彙集各行業、各地方外資企業參與實踐案例,為廣泛吸收外資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提供借鑑。今年以來,已有近百家外資企業參與了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此外,加大宣貫解讀力度。舉辦“標準雲課”公益講堂活動進行在線解讀,邀請美國商會、歐盟商會、西門子、微軟等外資機構和企業參與,通過在線答疑回應各方關注問題,得到外資企業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