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至少1.55億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創下近五年新高。
當前世界糧食年產量大約28億噸,如果減損一個百分點,相當於減少2800萬噸糧食的損失,可以養活大約7000萬人。
減損就是增產!在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不斷惡化的當下,糧食減損和減少浪費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作為全球主要糧食生產國、貿易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節糧減損,在連續17年糧食豐收,端牢“中國飯碗”的同時,積極與世界各國展開合作。
9月9日至11日,由中國倡議發起的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將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大會以“減少糧食損失浪費,促進世界糧食安全”為主題,旨在搭建二十國集團成員、各區域國家代表、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學界等多方參與對話的平台。以此為契機,中國將推動建立國際糧食減損合作機制,共同減少全球糧食損失浪費,共同促進世界糧食安全。
全球糧食損耗驚人成“時代挑戰”
去年以來,多重因素導致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不斷惡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糧食供應鏈遭受衝擊、價格上漲、供給趨緊,近20個國家採取了糧食出口限制。去年春夏一些國家突發沙漠蝗災,更是加劇了糧食安全恐慌,個別國家甚至進入緊急狀態。
令人痛心的是,糧食損失浪費現象仍在全球上演。發展中國家由於設施和技術相對落後,導致糧食損失較多;發達國家不缺錢、不缺糧,卻長期存在糧食浪費問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2019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全球在收穫後到零售前的供應鏈環節內損失的糧食約佔總產量的14%,比例之高觸目驚心,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糧食,14%被損耗掉了!
糧食減損和減少浪費迫在眉睫。去年,聯合國將每年9月29日設立為國際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宣傳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糧食損失和浪費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大挑戰”,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糧食損失和浪費從“道義上不可容忍”。各國應制定減損目標,衡量本國糧食損失和浪費的情況,採取大膽行動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
節糧減損亟需建立國際合作機制
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意義日益凸顯,同時也應當看到,節糧減損不僅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國際性工程,亟需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
“節糧減損既涉及到生產、收穫、運輸,又涉及到倉儲、加工、銷售;既涉及到供應,又涉及到消費;既涉及到設施裝備技術,也涉及到思想觀念傳統;既涉及到國內產業鏈、供應鏈,也涉及到國際貿易,涉及範圍非常廣。”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説。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以及主要糧食生產國、貿易國,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推動農業國際合作。順應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所需,中國適時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主要目的是搭建二十國集團成員、各區域國家代表、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學界等多方參與對話的平台,探討國際糧食減損挑戰、合作、責任和治理等重大議題。
目前,大會已經邀請到意大利、美國、英國、法國、印尼等二十國集團國家農業部長,聯合國糧食峯會特使、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等國際機構負責人,以及烏拉圭、塞爾維亞、斐濟、非盟等國家和地區代表線上發言。同時,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智利等15國駐華大使、50多個國家代表、40多位國際知名專家,以及多家跨國企業負責人將出席大會。
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農業領域舉辦的最大一場國際盛會。除了凝聚國際社會在糧食減損方面的共識,此次大會有望為即將舉辦的世界糧食峯會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峯會儲備成果,勾勒未來合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形成長效合作機制。
為世界糧食減損貢獻中國力量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問題,從設施、技術、防災、制度四個方面探索出一套節糧減損的有益經驗。僅依靠推進機收提質減損一項,今年夏糧和早稻就少損失了30億斤糧食。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治理,為全球範圍糧食減損作出貢獻。據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介紹,在推動提升國際糧食減損技術支撐能力方面,中國已經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與80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以及2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500多份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共建了170多個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在育種、農機、植保等領域持續有效地開展了大量工作。
值得矚目的是,多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推動農業對外投資合作,促進當地生產能力極大提高。“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是提升生產過程的糧食減損能力,這正好是中國可以大有作為、而且非常有好作為的地方。”隋鵬飛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圍繞糧食減損的關鍵環節,加強技術、工藝、裝備等方面聯合研發。
馬有祥透露,中國擬在山東濰坊設立國際糧食減損研發交流平台。濰坊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立了包括糧食在內的諸多產業集羣,探索形成了一些節本增效經驗和業態模式。“我們將通過濰坊這個平台開展國際節糧減損技術經驗交流、創新和試驗,歡迎國際社會積極參與、共享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