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光信息”或“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於11月8日獲上交所受理。公司本次上市擬發行股份不超過5.06億股,計劃募集資金91.48億元,中信證券為主承銷商。
伴隨公司CPU、DCU產品陸續上市銷售,海光信息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但受毛利率下降、研發投入佔比較高等因素拖累,公司目前仍尚未盈利。此外,公司客户集中度較高、被列入“實體清單”等相關風險也值得留意。
國產處理器廠商 營收主要來自於7000系列CPU產品
海光信息主營業務是研發、設計和銷售應用於服務器、工作站等計算、存儲設備中的高端處理器,產品包括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
CPU是服務器、工作站、個人計算機等的核心部件,代表了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最高技術水平。當前,全球CPU行業市場份額較為集中,代表性廠商包括Intel和AMD。國內企業中,除了海光信息,還包括海思半導體、龍芯中科、上海兆芯、天津飛騰等。
協處理器行業,國際市場主要被英偉達和AMD佔據,國內參與企業包括公司、海思半導體、寒武紀等。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報告期末,海光CPU系列產品海光一號、海光二號已實現商業化應用,海光三號處於驗證階段,海光四號處於研發階段;海光DCU系列產品深算一號已經實現小批量生產,深算二號處於研發階段。
海光的CPU產品包括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分別應用於高端服務器、中低端服務器、工作站和邊緣計算服務器。2021年上半年,公司三大系列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68.02%、10.67%和21.31%。
圖1:海光信息主要產品信息
海光信息旗下有兩家主要子公司,分別是海光集成、海光微電子,均為公司與AMD合資建立,公司分別持股70%和49%。2016年3月和2017年10月,海光微電子、海光集成分別與AMD簽署了《技術許可協議》,約定AMD將高端處理器相關技術及軟件許可給兩家合資公司,該許可在兩家合資公司運營期限內持續有效。
營收快速增長 毛利率下降、高研發投入拖累利潤
2018年至2020年,海光信息實現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由0.48億元上升至10.22億元。隨着營收快速增長,海光信息的應收賬款金額也持續上升,由2018年末0萬元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末2.89億元,同期的營業收入佔比從0.00%上升至51.14%。
此外,公司客户較為集中,2021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銷售金額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91.72%,其中來自公司A的營收佔比達到66.61%。
海光信息的歸母淨利潤持續為負,但虧損幅度有所收窄。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5.71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0.42億元。
圖2:2018年至2021年H1海光信息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
海光信息增收不增利的其中兩個重要原因為毛利率下降以及研發投入強度持續較高。
數據顯示,海光信息2018年至2020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3.84%、70.17%和67.67%,呈逐年下降趨勢。對此,公司解釋稱除2018年毛利率較高外,其他年度毛利率小幅波動主要是公司在不同期間銷售產品結構佔比有所變化。
2018年公司產品開始量產,面世初期產量較小平均單價相對較高,所以綜合毛利率較高。2019年和2020年,3000系列CPU產品開始量產銷售,平均單價較低,佔比持續擴大,所以綜合毛利率下降。
2021年上半年,由於主要銷售新產品海光二號,平均單價有所上升,使得公司的毛利率小幅回升至70.28%。
報告期間,海光信息持續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這也客觀上延緩了公司的盈利進程。數據顯示,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持續超過同期營收,2021年上半年最新為151.04%。不過,公司也保持了超過四成的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
圖3:2018年至2021年H1海光信息研發投入佔比及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海光信息合計擁有員工1038人,其中研發技術人員940人,佔比超過九成。
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 中科曙光為第一大股東
2014年10月,海光信息的前身海光有限成立,2020年變更為股份公司。
海光信息於2020年9月進行了第三次增資,新增註冊資本3567.2727萬元,增資對價合計4億元,由中信證券投資、崑山高新有限進行認繳。據此測算,海光信息當時的投後估值超過220億元。
海光信息目前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截至本次發行前,A股上市公司中科曙光(603019.SH)、成都國資、海富天鼎合夥、藍海輕舟合夥分別持有公司32.10%、19.53%、12.41%和6.99%的股份。其中,藍海輕舟合夥是公司的員工持股平台。
此次上市,海光信息計劃融資91.48億元,主要用於新一代海光通用處理器研發、新一代海光協處理器研發、先進處理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科技與發展儲備資金。
圖4:海光信息募集資金用途
2019年6月24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將海光信息列入到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實體清單”中。根據《出口管制條例》,公司採購、銷售含有美國受限技術比例較高的“管制物品”將會受到限制。(C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