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次新股指數連續6個交易日收跌,創10個月最差紀錄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財經

雖然近期A股盤面依然保持着新經濟主導的結構性機會特徵,但是小市值股的分化已悄無聲息地拉開了序幕。除了今年以來遭到爆炒的低價股、ST股有所回落外,次新股羣體也出現了明顯的頹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次新股本來就沒怎麼表現的背景下,最近次新股指數連續6個交易日收跌,創下了10個月來的最差紀錄。

具體來講,7月20日次新股指數(最近1年內上市的新股)大幅低開0.88%,稍作探底後震盪走高,可惜終盤未能翻紅,報跌0.22%於2534.35點。值得一提的是,該指數自7月13日以來連續6個交易日收跌,創下了2020年9月1日-10日以來的最差紀錄,6連跌的區間跌幅是5.23%。

盤面看,519家最近1年內上市的次新股中,在週二有261家收漲,256股收跌。科創板4家股票——科威爾、杭州柯林、鍵凱科技、英科再生漲幅均超10%,上海主板的合興股份與永和股份漲停——也就是説,深圳主板與創業板沒有漲幅超過10%的次新股。反觀跌幅榜,領跌的2家次新股,恰恰就屬於創業板。有點意思的是,上市首日狂飆1943%的C讀客樂極生悲,狂瀉25.77%;同時上市第4個交易日的C華藍,股價暴挫11.09%。杭州熱電、世茂能源、新中港3家上海主板次新股以跌停報收。

那麼,業內人士是如何看待次新股指數連續6天下跌的呢?歷史上每當次新股連續多日殺跌時,會對整個A股構成怎樣的影響呢?為此,上游新聞記者採訪的海通證券高級投顧張亮做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一、不排除次新股掀起新一輪暴跌的可能。根據以往歷史數據顯示,次新股指數只要出現連續下跌走勢,則要麼陰跌,要麼暴跌。如果是陰跌,則陰跌後會跟隨暴跌。202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2019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201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2018年6月上中旬、201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2017年11月中下旬,均符合“下跌時間長,殺跌速度快”的特點。因此,我們認為當前次新股連續6天收跌,而且是悄無聲息地陰跌,反而讓短期甚至中期風險空前加劇,故投資者要小心次新股跌勢突然加速的危險。

二、科創板為代表的爆炒次新股將領跌大市。科創50指數近期出現了日線MACD連續綠柱後指數還在創新高的情形,但這一情形經過這幾天的回落,日線圖上形成了“左低右高”的“偽雙頭”形態。熟悉歷史的投資者知道,“偽雙頭”是沒有量度跌幅的,往往會在很短時間就跌去15%-25%。科創板屬於次新股範疇,它們的跳水必定會給次新股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被爆炒的科創類次新股,將對次新股指數構成嚴重拖累。

三、要小心次新股大跌風險蔓延到全場。俗話説得好“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歷史上A股絕大多數不同程度的調整,都是從次新股為首的小市值股開始的,其原因在於小市值股對資金面政策面的嗅覺最為靈敏。因此,當次新股率先轉弱後,與次新股關聯度較高的小市值股,特別是沒有業績支撐的低價股,會加入到空頭範疇。而當問題類低價股和次新股做空勢頭形成後,優質低價股與中盤股就很難不受到波及,進而導致這種恐慌情緒擴大到整個市場。

四、最好的運行方向是次新股暴跌換來風格轉換。儘管次新股暴跌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拖累整個A股走弱,然而例外也不是不存在的,譬如202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次新股暴跌拖垮了低價股後,恰恰就是次新股、大消費股、創藍籌股就走出了為期2-10個月不等的上漲行情。所以,我們傾向於本次只要次新股破位殺跌,一些被嚴重低估且沒有炒作的優質次新股、優質低價股、優質消費股、優質金融股,有望形成一股做多的合力。當然,這種做多的合力,大概率以犧牲創業板爆炒股為前提。

上游新聞記者 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