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受關注 集中度將提升 新型儲能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本報記者 金一丹
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車輛充電、換電需求不斷擴大,在碳中和目標下,新型儲能產業正迎來發展黃金期。不過,近期北京豐台儲能電站爆炸事件給儲能產業敲響了警鐘。業內人士表示,儲能安全事故短期會對用户側儲能建設帶來一定的影響,相關產業鏈公司或受衝擊。但儲能電站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較高,行業安全意識及監管力度強化,將有利於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公司有望受益。
儲能安全成焦點
4月16日,北京國軒福威斯光儲充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福威斯”)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的儲能電站發生火災事故。據調查,事發前該電站正在進行施工調試。
起火的25MWh直流光儲充一體化電站於2019年3月投入運營。一期項目建設屋頂光伏1.4MW,儲能12.7MWh,充電車位24個,直流雙槍充電樁12套;二期擴建工程包括屋頂光伏1.73MW,室外8MWh儲能及35套充電樁,室內20MWh儲能電池及相關直流控制及配電設備,均已安裝就位。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儲能櫃是由大量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組串並聯組成,其直流電壓很高,部分可達到1500伏。當遇到線路故障,比如單個電池電芯瞬時短路時,會釋放熱量引起其它電芯繼續短路,從而導致電池熱失控,釋放出可燃氣體,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有爆炸的風險。”
祁海珅指出,儲能電站一般採用大型機櫃(集裝箱)裝配鋰電池組,內部配有滅火裝置,儲能集裝箱內的鋰電池一旦着火,滅火系統自動啓動。如果控制不住火勢,鋰電池會很快再聚集熱能進而引起大範圍爆燃。
祁海珅還表示,事故發生了要引以為戒,但不能因噎廢食,要加強儲能系統的風險評估。項目建設初期,製造企業應協助消防部門提前制定消防預案。同時,監管部門要制定市場準入規則、提高准入門檻,加強對產品安全性能測試和系統認證管理。
經濟效益高
某能源行業分析師王凱(化名)表示,儲能安全事故在短期雖然會對用户側儲能建設帶來一定的影響,相關產業鏈公司或受衝擊。但長期來看,不會改變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大趨勢。總體而言,儲能電站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較高,安全事件將強化行業安全意識以及監管力度,加速行業出清不合格企業,有利於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公司有望受益。
“北京福威斯”公眾號公開資料顯示,福威斯光儲充項目一期日售電能力超過4萬度,相當於在城市中心建設完成全新的小型能效電廠,可以參與綠電消納和電力需求側調節,同時快速推廣社會公共場所大功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且不依賴新能源政策補貼,適合在城市任何角落進行商業模式推廣與複製。
祁海珅表示,儲能電站的收益率通常可以做到8%-15%左右。單純的儲能電站在電網低谷用電時存電,高峯用電時放電,“削峯填谷”賺取差價。“光伏+儲能”電站可以解決新能源發電的消納問題,而“光伏+儲能+充電樁”一體化多能電站,還可以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配電容量不足的問題。
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5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49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53%。一季度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46.6萬輛,同比增加34.8萬輛,增長295.20%;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加21.6萬輛,增長86.76%。
業內人士分析,隨着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爆發式增長,充電、儲能矛盾會日益突出,對儲能電站、充電樁等相應配套設施建設的需求也會越來與迫切。
弘揚太陽能創始人劉繼茂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最近兩三年儲能電站成本下降很快,從2400元每度下降到1200元每度,投資儲能電站大約3-4年能收回成本。儲能站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措施就是通過不斷提升功率密度,以提高產能。但儲能電站本身含有巨大能量,危險程度很高。因此,安全防護的建設成本也應隨之增加。”
劉繼茂認為:“儲能是解決光伏、風電等帶有波動性新能源缺陷的主要措施,看好其發展前景。分散式儲能電站安全性更好,未來可以考慮在部分項目中使用分散式儲能電站替代集中式儲能電站,降低安全隱患。”
政策支持產業發展
4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低成本、高可靠、長壽命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新型儲能在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峯碳中和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基本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相應需求,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峯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
中信證券認為,徵求意見稿着力推進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電儲能技術加速發展,進一步明確儲能市場主體地位,未來十年將逐步推進實現新型儲能的全面市場化發展。未來新型儲能有望更大規模地發揮調節和保障作用,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35.6GW,佔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8.6%,同比增長9.8%。其中,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位列第二,為3269.2MW,同比增長91.2%;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2902.4MW。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近日發佈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指出,碳達峯和碳中和目標對可再生能源和儲能行業都是利好。在較理想的市場發展狀態前提下,2021年市場累計規模將達6614.8MW,再創新高。“十四五”後期(2024年-2025年),將再形成一輪高增長,累計規模分別達到32.7GW和55.9GW,以配合風、光在2025年的裝機目標。
中信證券表示,新型儲能用户側具備最廣泛的應用場景,多場景需求有望進一步推進多類型商業模式的演化。在碳中和背景下,電能替代帶動新型儲能靈活建設,有望加速綜合能源服務等商業模式的落地和推廣。
開源證券認為,電力消費結構的改變使得儲能的必要性越來越強。可再生能源(光伏、風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波動性,其發電佔比的提升勢必影響到電力系統。因此,無論是電網側還是用户側,配備儲能設施可以確保電網的穩定性,未來1-3年全球電化學儲能市場料迎高速增長。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