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園區內生動力 重在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在園區發展過程中,人們關注的焦點往往在於引進多少項目、增加多少地區生產總值,而園區單位面積的投入強度和產出效率卻容易被忽略。不久前,江蘇泰州、無錫等多地工業園區接連出台政策措施,針對園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源約束趨緊、土地供需矛盾、要素配置低效等問題,倡導實施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引起廣泛關注。

  自然資源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國家級開發區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為8984.30萬元/公頃,較上年度提高4.60%;綜合地均税收539.96萬元/公頃,較上年度減少3.87%。數據一增一減,間接反映出部分園區尚未擺脱“攤大餅”式的路徑依賴,土地利用還比較粗放、單位建設產出率比較低。

  立足新發展階段,有條件的地區應將單位面積投入強度和產出效率作為衡量園區產業層次、集約化水平的重要指標,開展以“畝產論英雄”的綜合評價。

  首先,要摸清家底,把園區土地盤起來。要開展項目用地普查,建立包括投資協議履行、投入產出水平、土地權屬等在內的土地綜合評價台賬。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鼓勵各類工業園區或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高標準廠房,提高工業用地最低容積率,盤活閒置低效土地。

  其次,要“騰籠換鳥”,讓園區企業動起來。要千方百計挖掘有限空間資源,清退產能落後、不符合生產安全要求、不符合環保和節能減排要求、低效利用工業用地的企業項目,引導符合發展方向的存量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智能化改造等方式提升工藝水平、生產效益及產品質量,實現轉型升級。要對園區“低產田”和“高產田”予以差別化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讓更多要素資源傾向高科技、高產值、高質量企業,為先進製造業釋放發展空間。

  再次,要提高“門檻”,將園區土地效益提起來。要實行准入有底線、評審有標準、區域有特色的工業項目綜合評審機制,建立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工業企業及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的畝均税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率等為主要指標的畝均效益評價體系,實施分檔激勵,提高入園門檻,進一步提升園區的產出效益、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總之,“畝產論英雄”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是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着力點。眼下,有的地區已經行動起來,變“大刀闊斧”為“繡花功夫”,轉變項目入園落地的模式,期待“畝產論英雄”在更多園區成為招商引資的重要標準。(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4 字。

轉載請註明: 增強園區內生動力 重在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