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媒:雷曼危機15年後,教訓值得銘記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財經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9月21日報道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15日發表題為《雷曼兄弟:改變世界的一場破產已過去15年》的文章,回顧了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源和經過。內容編譯如下:

2008年9月將被人們長久銘記,這即使不是現代資本主義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也是最黑暗的日子之一。正是在距今整整15年前,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拖垮了當時市場經濟不可改變的基礎的很大一部分。在接下來幾個月甚至長達幾年的時間裏,大量股票市值蒸發。那場全球性經濟衰退影響了全世界無數人,許多公司和市場至今尚未從中恢復過來。

雷曼兄弟破產後產生的級聯效應的強大程度,可以用該公司的規模、聲望和在金融體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來解釋。該公司成立於1850年,後來發展成全球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幾十年間,雷曼兄弟一直是一個可靠且盈利的實體,幾乎與世界上所有金融機構都有業務往來。但它在朝夕之間崩盤,所有資產(衍生品、債券、期票)價值化為零。這場地震立即衝擊了全世界。

在大約2005年之後,該公司開始遇到問題。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在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時,該公司因間接暴露於大量次貸而產生巨大虧損。2000年至2003年間,美聯儲將關鍵利率從6.5%降至1%。用時任總統小布什的話來説,其目標是“讓每個美國人成為房主”。降息速度加快,以便經濟能克服“9·11”事件造成的創傷。

銀行實體開始在沒有任何審查或要求的情況下提供貸款,甚至向沒有工作、收入或流動資金的人提供貸款。正是在這一時期,所謂的垃圾抵押貸款出現了,它在經濟危機的過程中發揮了根本性作用。

房價呈指數級上漲,導致次級貸款過度擴張。金融機構以較低的初始利率將這些抵押貸款提供給信用不良的借款人。但金融部門並沒有意識到風險,因為這些抵押貸款被包裝在複雜的金融結構中,理論上風險較低,並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雷曼兄弟是對這些工具進行大量投資的銀行之一,且這些投資並沒有充分反映在其資產負債表中。

當房價開始下跌、利率上升(2007年又回升至5.25%)時,許多借款人無力償還抵押貸款。違約行為使債務從低風險資產變成有毒資產。

多米諾骨牌效應由此產生,導致住房和抵押貸款市場的危機蔓延至整個金融體系。這些由垃圾抵押貸款支持的資產掌握在世界各地眾多金融機構手中,甚至市場本身也不清楚每個參與者的風險敞口。恐慌情緒盛行,像雷曼兄弟這樣的公司越來越難以為繼,因為市場已經不信任它們。

沒有什麼可以抵禦那場金融海嘯。當雷曼兄弟掙扎求存時,政府官員和其他金融機構的領導人試圖進行救助。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和美聯儲時任主席本·伯南克苦苦尋找避免系統性崩潰的選項。然而,這些努力都是徒勞。

於是,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凌晨,雷曼兄弟宣佈打算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條申請破產保護。這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破產案,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毀滅性衝擊。

雷曼兄弟的破產標誌着全球經濟衰退的開始。美國經濟萎縮,許多其他國家也陷入衰退。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危機,失業率上升,生產和貿易下滑。世界各國政府不得不實施經濟刺激措施,試圖減輕經濟衰退的影響。那是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在歐洲,危機動搖了歐元的穩定。到2009年,不信任情緒和危機已經影響到南歐國家和銀行。歐洲央行的干預措施阻止了全面崩潰,但未能阻止危機。

經濟衰退留下了一系列明確的教訓,從學術角度看,它也是一個轉折點。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基於對一個有效市場的信任而出現的放鬆銀行業管制的態勢,讓位於一個在透明度、預防、監管和解決實體問題方面嚴格很多的監管體制。同樣,2008年的“處方”(大規模使用貨幣政策來防止經濟崩潰)在新冠大流行後和應對歐元危機時得到了更大規模的應用。從那時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度加大了很多。

此外,正如20世紀30年代所發生的那樣,西方社會對世界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雷曼兄弟事件讓人們變得更加懷疑、不信任和悲觀,這從民粹主義的盛行、新社會需求的出現、日益加劇的國際緊張局勢或新的文化表現中不難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