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高瓴、摯信等知名PE“站台”揭秘微眾銀行豪華“朋友圈”
隨着微眾銀行2021年年報的披露,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正式“浮出水面”。而在這份股東名單的背後,同時也牽扯出2016年參與增資的部分投資機構,除騰訊外,其中不乏高瓴、摯信等一眾知名PE機構的“站台”。
5月5日,老虎財經發現,據微眾銀行2021年年報顯示,該行最新前十大股東名單完整呈現,除騰訊外,探尋這些股東的背後還包括高瓴資本、摯信資本以及嘉印文化。
微眾銀行與上述三家公司的關聯始於2016年,彼時僅成立一年半時間的微眾銀行在深圳銀監局的批覆下,增資擴股方案正式披露,除當時大股東騰訊增持3.6億股外,有哪些機構參與微眾銀行的此次增資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而隨着微眾銀行2021年年報的披露,2016年參與增資的部分投資機構也正式“浮出水面”。
豪華“朋友圈”曝光
作為第一批試點民營銀行之一的微眾銀行可謂是含着“金鑰匙”出生,在騰訊的光環之下,還吸引眾多資本大佬的駐足。
在微眾銀行2021年年報披露之際,2016年參與其增資的部分機構名單也呈現出來。而除披露大股東騰訊增持3.6億股外,百業源、立業集團等一眾老股東均未參與微眾銀行2016年的增資。
與此同時,微眾銀行出現3家新股東的身影。分別為深圳市大河信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大河信德”)、深圳市文正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文正科技”)以及深圳市科鋭達貿易有限公司(簡稱“科鋭達”)分別拿下微眾銀行1.4億股、9650萬股、904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分別為3.33%、2.3%、2.15%。
(來源:微眾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家神秘新股東的背後不乏有高瓴資本、摯信資本知名PE機構以及嘉印文化的加持。
首先提及的便是高瓴資本。據企查查顯示,科鋭達的大股東為深圳池杉久久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簡稱“池杉久久”),持股比例為100%。而池杉久久的背後正式由珠海高瓴威盈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99.9991%,高瓴威盈的投資機構正式高瓴資本。
簡單來講,科鋭達的背後正是高瓴資本控制。不僅如此,老虎財經還發現,據企查查顯示,高瓴資本合夥人曹偉還在微眾銀行擔任董事一職。
除高瓴資本外,摯信資本也參與其中。
據企查查顯示,上海摯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摯信資本”)控制的29家企業中有一家寧波梅山保税港區摯順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正是文正科技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達99.9999%。也就是説,文正科技的背後正是摯信資本。
而大河信德先前的股東是廣發證券全資私募基金子公司廣發信德。2016年6月,廣發信德出資4.536億元拿下大河信德100%股權,時隔5年時間,廣發信德於2021年將所持的大河信德100%股權轉讓給嘉印文化。一句話概括為,現在的大河信德由嘉印文化持有。
經過統計,包括騰訊增持3.6億股,以及上述3家公司科鋭達、文正科技以及大河信德的持股數量,微眾銀行2016年增資中僅有6.869億股亮相,其餘股份數量“花落誰家”仍未可知。
三家新股東與微眾銀行的關聯或始於2016年,時任微眾銀行副行長黃黎明面對市場接連不斷的傳出增資擴股的消息時,承認增資計劃已在報批流程中。同年6月,微眾銀行增資計劃獲得深圳銀監局批覆,定向募集不超12億元。8月底,該行完成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最初的30億元增至42億元。這也意味着微眾銀行增資擴股的計劃塵埃落定。
如今微眾銀行不僅有高瓴資本、摯信資本以及嘉印文化的加持,在成立之初便深受一眾資本大佬的追捧。
除騰訊以30%的持股比例佔據第一大股東的寶座外,還包括深圳百業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百業源”)以及深圳市立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立業集團”),分別位列第二、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20%,同時這三家公司也是微眾銀行的發起人。
其中,百業源身後是控制健康元、麗珠集團的“醫藥大佬”朱保國,立業集團的背後則是深圳富豪林立。除此之外,微眾銀行的前十大股東還包括博裕資本、“湧金系”、光匯石油等知名企業。
光環之下,並非沒有隱憂
在豪華股東陣容的加持之下,微眾銀行的業績着實可圈可點。
據微眾銀行年報顯示,營收從2016年的24.49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近270億元,淨利潤從2016年的4億元“突飛猛進”至2021年的68.8億元。
以2021年淨利潤為例,其淨利潤的68.8億元佔據2021年民營銀行實現淨利潤136億元的“半壁江山”,可見其地位之關鍵。
不僅如此,微眾銀行2021年的業績領跑一眾民營銀行。以其最具競爭力的對手網商銀行為例,據其年報顯示,網商銀行2021年實現營收為139億元,淨利潤為20.9億元,與微眾銀行還有一定差距。
但光環之下,微眾銀行並非沒有隱憂—其存在過度倚重微粒貸業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微粒貸於2015年5月在手機QQ上線,9月在微信上線,是微眾銀行面向微信用户和手機QQ用户推出的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產品。
作為該行的拳頭產品,依託騰訊兩大社交平台,一定程度上為微粒貸轉化客户,時至2021年末,“微粒貸”逾44%的客户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逾80%的客户為大專及以下學歷和非白領從業人員,這也就促成微眾銀行的貸款主要來自個人,個人貸款餘額為1593.35億元,佔比達60.54%。其中消費貸款是主要來源,達1439.67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微粒貸面臨的壓力更大。據媒體報道,在2019年,微粒貸”主動將年化利率下降2-3個百分點,但深圳銀監局仍對微眾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其繼續降低微粒貸產品利率。
時隔僅一年時間,2020年7月,央行發文要求網絡平台實現個人信息與金融機構的全面“斷直連”。其中,重點調查對象便包括“微粒貸”,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產生影響。
種種跡象表明,從本質上看,“微粒貸”仍然是一款不具備實際消費場景的現金貸產品。在監管日趨嚴格,明確要求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轉移至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微眾銀行急需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疊加近年來,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成為國家政策高頻詞彙,在政策的指引之下,微眾銀行也將目光轉向小微企業。
其服務小微企業的產品之一便是2017年推出的微業貸。截至2021年末,“微業貸”觸及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服務逾300個縣級以上城市,為超60%的客户提供企業的首筆銀行貸款服務。
當然,微眾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服務不止於此,還包括專為小微企業推出的電子銀行承兑匯票在線貼現產品“微閃貼”以及“微眾企業愛普”等。在眾多產品的加持下,截至2021年末,微眾銀行企業銀行業務累計為超88萬家小微企業提供授信服務,歷年累計發放貸款超1萬億元。
然而,在微眾銀行業務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一定的風控壓力。據其年報數據顯示,微眾銀行在2016年-2021年這五年期間,不良貸款率不斷攀升,依次為0.332%、0.64%、0.51%、1.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