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振濤
公募市場又現董事長變更!
7月1日,泰信基金公告稱,李高峯擔任公司董事長一職,任期從6月30日開始,這意味着,泰信基金正式迎來了新的董事長。
泰信基金的上任董事長為萬眾,2017年上任,任職5年時間。因為他在信託和投資領域擁有超過20年的從業經驗,在萬眾上任時,頗受市場關注,以至於當有報道稱他為“萬眾矚目”。
2022年4月28日,萬眾卸任掉董事長職位,由總經理高宇在過渡期代任。如今,新任董事長李高峯到來,高宇也不再代任董事長職務。
德林社統計到,近期以來,公募市場董事長、總經理等高管變動頻繁,華寶基金董事長由朱永紅變更為黃孔威;前海開源基金董事長變更為李強等。截至2022年7月2日,公募基金高管發生變更共有159人次,涉及74家公司。
從公司經營角度看,優化公司核心骨幹成員,或是提振公司業績,強化競爭力,改善經營現狀的重要方式。
泰信基金董事長變更背後,或許是要改變規模發展滯後,靠貨幣基金撐面子的困局。
資料顯示,泰信基金成立於2003年5月23日,距今已經成立19年時間,是“信託系”公募基金,成立時第一大股東為山東國際信託。
2021年9月28日,泰信基金公告稱,第一大股東山東國際信託將其持有的泰信基金45%股權轉讓給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此後,泰信基金第一大股東變更為山東魯信。
2003年,與泰信基金同一年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有10家(券商資管公司除外),包括廣發基金、興全基金等。19年的發展,各家發展層差不齊。
截至2022年一季度,廣發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萬億,達11324.12億元,全市場排名第三,泰信基金規模僅350.14億元,在同一批成立的11家基金中排名第9位,全市場排名86位。可以説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就泰信基金自身而言,2022年一季度350.14億的規模,已經是泰信基金成立19年以來的巔峯時刻。
數據顯示,近5年,2017年-2021年,泰信基金的資產總管理規模分別為39.30億元、22.74億元、28.65億元、128.94億元、314.54億元。可以看見,2020年以來,泰信基金總管理規模發生了大幅增長,但是總規模依舊不足400億元,與頭部基金相差甚大,並且泰信基金的規模結構十分失衡,近80%的規模靠貨幣基金支撐。
以2022年一季度為例,2022年一季度,泰信基金的貨幣基金資產規模為275.71億元,佔總資產比達79%;非貨幣基金資產規模為74.63億元,不足80億,佔比僅21%。
非貨幣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基金規模分別為0.36億元、0.36億元,混合型基金為52.73億元,債券型基金為21.34億元,各種類型的非貨幣基金在2022年一季度都比2021年末有所下滑。
近年來,證券市場表現活躍,不少公募基金都在抓住機會,大力佈局權益類產品市場,提升自己的規模,推動公司向上發展。易方達基金曾表示,近年來,權益類基金規模佔比提升較快,固定持有期產品的供給力度加大,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同,推動公募基金的資金來源結構、期限結構持續改善。
而作為發展19年的老牌基金,泰信基金權益類產品規模僅50億左右,整個規模靠貨幣基金來支撐,着實尷尬。
然而,情況不僅如此,德林社通過梳理泰信基金現在的基金產品發現,泰信基金旗下的基金產品有近一半已經淪為“迷你基金”。
在公募市場,通常把淨資產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基金稱為“迷你基金”。截至目前,泰信基金旗下共計有46只基金(A/B/C單獨計算),22只基金已經規模不足5000萬元,佔比達47.82%。
公募基金行業規定,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持有人不足200人或者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情形,將觸及基金清盤條件。在泰信基金22只迷你基金產品中,8只基金已經觸及清盤條件。
由此可見,19年的發展中,泰信基金過於遲緩,儘管近2年規模增速較快,但是19年時間規模仍不足400億,在公募市場難有競爭力,急需改變自身困境。
實際上,在公募市場,像泰信基金這樣,成立許久,規模一直髮展滯後的老牌基金公司,還有許多。
比如,1999年3月26日成立的“老十家”之一的長盛基金,23年發展時間,目前規模僅496.69億元,不足500億;2001年成立的寶盈基金,成立21年,目前規模僅734.33億元,不足800億等。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5月底,公募基金總資產規模達26.26萬億。龐大的基金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於這些掉隊的老牌基金來説,再不發力追趕,恐怕將被時代的潮流所淹沒。
如今,“信託系”老牌基金泰信基金迎來新的董事長,能否突破困境,提升發展呢?我們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