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大潮後,東南亞“BAT”能否催生更多10億美元級初創?

新加坡初創企業投資機構500 Startups表示,東南亞兩家科技巨頭的上市將可能為該地區出現更多高增長企業鋪平道路。

併購大潮後,東南亞“BAT”能否催生更多10億美元級初創?

相比起擔憂該地區的重量級企業可能“吞噬”較小的初創企業並阻礙創新,500 Startups駐新加坡普通合夥人夏爾馬·哈納(Vishal Harnal)告訴CNBC,“這與事實相去甚遠”。

Grab和GoTo的IPO可能改善了當地的互聯網創業生態,並催生出更多10億美元(約合63億人民幣)級別的初創企業。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叫車平台Grab在4月宣佈,它將通過SPAC方式上市,募資396億美元(約合2529億人民幣),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SPAC交易。同時,新組建的印尼最大科技集團GoTo向CNBC證實,它將在今年上市。

併購大潮後,東南亞“BAT”能否催生更多10億美元級初創?

哈納爾週一對《亞洲街標》節目説:“雖然這些公司會收購較小的初創公司,但他們要投資的公司遠多於所收購的。”

這是因為獲得成功的企業創始人將利用新募集的資金來投資建設其行業生態系統,無論是激進投資者還是作為天使投資者——那些投資於早期階段企業的人。同時,那些見證了企業從種子階段到上市的員工可能更願意自己獨立創業。

哈納將這一過程與中國知名科技股的發展過程做類比,這些科技股被統稱為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

併購大潮後,東南亞“BAT”能否催生更多10億美元級初創?

根據500 Startups的研究,在中國創建的近150家活躍以及曾經的獨角獸企業中,有40%是由BAT公司投資的。自上市以來,BAT公司總共投資了915家科技公司。

相比之下,併購的數量還不到一半,對超過10億美元(約合63億人民幣)的公司的收購交易只有14起。

哈納説:“在東南亞,我們也發現了類似BAT的情況,比如GSG——Grab、Sea和GoTo。”

他説:“像GSG這樣的公司在培育生態系統、普及數字技術和擴大互聯網經濟規模方面投入越多,未來的初創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就會越好。”

(加美財經專稿,抄襲必究)

#併購#、#東南亞#、#獨角獸#

作者: Mark

責編:Faye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7 字。

轉載請註明: 併購大潮後,東南亞“BAT”能否催生更多10億美元級初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