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基卻沒跑贏餘額寶?理財小白自述買基金心酸歷程

文/許旻

“今天又是大跌,跌完之後我今年的盈利都沒有了,還不如放在餘額寶。”一位90後的新基民郭語(化名)有點焦慮,她手頭儲蓄不算多,總共投入了5000多塊錢,一跌一漲都牽動着她的關注,稍微風吹草動就急於買賣。

説起經歷,她也許算是理財“小白”,對基金申購、贖回、管理費等基本信息以及基金經理好壞,沒有太多概念,買什麼完全聽別人“推薦”——朋友推、小紅書推、抖音推、支付寶推等等。

而類似這樣的新基民不止一個,他們在市場狂熱的2020年高點或者2021年才入市,參與了這場“20萬億基金規模”的大項目,卻並未深切享受到盈利的盛宴,最終自嘲一聲“我這顆韭菜已經被連根拔起”。

白酒基金買了不漲就贖回

結果賣完一飛沖天又追漲

郭語家裏人炒股,早早就知道買股票和基金這回事,但因為畢業不久,日常喜歡“買買買”,沒有什麼積蓄,平時拿到工資就存在了餘額寶(貨幣基金),一直沒有買過投資股票的基金。

她初次萌生涉足權益市場的念頭,是在2017年底,在次之前,上證指數剛好經歷了一輪約半年的上漲,從2017年5月的3000點出頭,漲到了2017年11月的3400多點。

而她也在這個時候,買入了自己第一隻非貨幣基金,一來就選中了支付寶推薦的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該基金在2017年度上漲了74.92%,同類平均為11.28%,在同類中排名第一,同時也遠遠跑贏大盤,當年滬深300漲幅為21.78%。

最開始她也經歷了一段甜蜜期,度過了當年12月大盤震盪整理之後,2017年12月底到2018年1月底,上證指數開始拉昇,最高突破了3500點,1個月時間內甚至走出了一波7.5%左右的漲幅。她持有的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也浮盈了10%。

在這一信心鋪墊下,她又買入了易方達消費行業基金、交銀施羅德海外互聯網指數基金這兩隻,最高的時候總投入達到了3000-4000元。

但好景不長,2018年2月,A股迎來了一波連續大跌,先是在短短几天內,上證指數從3500點跌到了3100點上方,再是反彈、跳水,起伏不斷,整體呈震盪下行趨勢,到了2018年底,上證指數已經回到了2500點左右。

“那時候我看着一直下跌,不僅利潤沒了,而且都快虧損了,我就承受不住賣掉了。”郭語告訴新浪財經,扣除手續費最終贖回後的成果是,三隻基金總共給她帶來了70塊錢的盈利。如果按照本金3000元來算,她總共回報率達到了2.33%。

初次的權益基金試水體驗後,郭語發現自己並沒有跑贏餘額寶。新浪財經查詢了餘額寶2017年度報告,其中顯示,2017年,餘額寶實現利潤524億元,平均每天賺1.44億元,收益率3.92%。即使2018年餘額寶收益率有所下降,根據年報統計,當年餘額寶淨值收益率也達到了3.45%。

回憶這段過去的郭語,最開始是慶幸,而現在又變成了懊喪。根據Wind統計,2018年,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下跌了23.75%,她以為自己成功逃頂;殊不知,2019年和2020年,該指數基金分別上漲了86.82%和113.34%,“我賣掉了!完美錯過了這波漲幅!”她激動地説。

2020年下半年,在市場狂熱氛圍下,她再度沒有忍住買入了白酒基金,“我看着它一直漲一直漲,總覺得它太高了會跌,結果就是不跌,我怕不上車再也不能上了,就又買了。”但是白酒基金不僅漲得快,跌得也猛,歷史再度重演,郭語一時心急又贖回了。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怪循環”,等到白酒基金這陣風起,她就急於加倉,如果白酒基金風落,她就恐慌逃跑。折騰了半年,郭語告訴新浪財經,這次在白酒基金上她賺到了大約30%收益率,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如果她2018年至今不買賣該基金,浮盈可能接近200%。

白酒、半導體、新能源、醫藥

一問什麼基金熱就買什麼

與2017年不同的是,不止是白酒,半導體、新能源、醫藥、軍工……什麼主題基金,郭語這次都買了。“我就看到小紅書上有人推薦理財,有幾個博主在上面曬自己的收益,推薦什麼新能源,半導體,我就買了。”

數據顯示,因疫情貫穿整年的熱門概念是醫藥,以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為例,從2020年1月23日(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至2021年1月22日,一年時間內,收益率高達111.07%。

2020年上半年的大熱門板塊是電子半導體,幾乎“all in”半導體的“網紅”基金經理蔡嵩松,其掌舵的諾安成長混合,淨值在2020年7月14日達到頂點,同時也三番五次上了熱搜。2020年1季度,在滬深300處於-10.02%的跌幅中,諾安成長混合還上漲了1.13%,走出了“小陽春”;20年2季度更是上漲了37.63%,同期滬深300的表現是12.96%漲幅。

二季度經濟開始復甦後,消費尤其是白酒迅速起飛,以茅台為代表的一批酒企股價紛紛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漲幅“破百”,大漲113.34%。當時還有網友聲稱“白酒是永遠的主題”,各大研報和機構都在唱多白酒。

新能源則佔據了2020年制高點,重倉新能源及相關產業的基金經理趙詣,在年末異軍突起,最終包攬了權益類基金的冠亞季軍,拿下冠軍的那隻基金農銀匯理工業4.0混合,2020年度漲幅達到了166.57%。

這樣看起來郭語似乎應該開心,都走在了基金風口上。不過,她告訴新浪財經,熱點雖然全覆蓋,但買的時機很晚,都是板塊已經漲起來了她才匆匆入場。這樣的結果是,半導體虧着、新能源虧着、醫藥基金也虧着。

與她類似的基民也有不少,跑步進場卻趕上市場“滑坡”,幾個基民在某基金討論區展示了自己的投資成果,剛好買在了該基金近期的高點。

買股基卻沒跑贏餘額寶?理財小白自述買基金心酸歷程
買股基卻沒跑贏餘額寶?理財小白自述買基金心酸歷程
買股基卻沒跑贏餘額寶?理財小白自述買基金心酸歷程

(圖:基金討論區)

甚至還有人説是看到社交平台的熱搜才過來買基金的,“買了3天跌了4個點,贖回來居然還要給手續費。”類似的抱怨不絕於耳,很多人都想着:“基金虧着,等回本了我就賣。”

但最近市場頗有些“綠”,週二到週四這三天,上證指數已經跌去了差不多100點,尤其是今年1月28日,上證指數大跌1.91%,深成指和創業板均暴跌超過3%。尚未看到回本機會的郭語,自嘲是個“跟風韭菜”,“我今年基金投資收益率就不到2%,今天再一跌,直接變成虧損。”她持有的基金,今日估值都有4%左右的跌幅。

“還不如放餘額寶,餘額寶都2.5%的收益率。”虧了錢,郭語有點難過,“我感覺自己不太能承受大跌,我的接受程度是,能漲20%,但最多跌5%。”

社交新生態滲透

改變年輕人理財態度

如果以前跟一個老基民説“看熱搜買基金”,那他們一定不知所云,但如今這卻是真實發生的事情。2020年,#基金##股市#詞條連連上熱搜,連“諾安”、“易方達”、“藍籌”和“張坤”等都先後因各種原因上了熱搜。

最近還有基民自發為易方達的基金經理張坤組織了“全球粉絲後援會”,截至今日晚間8點半,已經有1.55萬粉絲人數。此外他們還搭建了“易方達張坤超話”,製作了一系列表情包,並自稱“ikun”,輸出了“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的應援語。而且,中歐基金的基金經理周應波和易方達的另一位基金經理蕭楠,還被粉絲組成了“波君一蕭”,與肖戰、王一博的cp粉名字雷同。於是網絡上就開始討論起了“基金圈粉圈化”現象。

買股基卻沒跑贏餘額寶?理財小白自述買基金心酸歷程

(圖:基金圈七字詩)

雖然“易方達張坤全球后援會”這個賬號的所有者在微博上聲明:這個所謂的後援會,只是開玩笑而已。改這個ID名字,是源於朋友們之間聊天談起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看到基金估值和淨值的巨大差異,大家開玩笑説“坤哥厲害”,要給“坤哥”打call。

但不可否認的是,類似粉圈社交的模式,好像在往基金圈遷移。央視做了一場調查,新基民一半是90後,基金投資成年輕人社交工具。比如郭語就是,她的基金推薦來源是日常看的小紅書和支付寶,此外抖音、B站這些年輕人愛聚集的平台,也都在談論理財。

一家上海的公募基金公司對新浪財經分享,根據他們在支付寶上的用户畫像:30歲以下人羣佔比已經達到了60%,甚至18到25歲的年輕人佔比都超過了25%。他們認為,這個比例跟支付寶用户整體年輕化有關係。

有一位基民對新浪財經表示,她也是新入坑的“ikun”,這源於支付寶首頁金選基金的推薦,她以往都不關注投資的,最近都開始跟別人聊基金了。

而全民炒基的背後是機構賺錢效應,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2020年一年公募基金的利潤總額達到了1.98萬億元,僅四季度,7000多隻基金利潤總額就超過了8200億元,其中股票基金2232.24億元、混合基金4889.02億元。

在這種熱情帶動下,2020年的基金市場也創下了多項紀錄,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市場總規模逼近20萬億元(19.89萬億元),其中新發基金突破了3萬億元。

買股基卻沒跑贏餘額寶?理財小白自述買基金心酸歷程

(圖:公募基金市場規模)

比如張坤,根據四季報顯示,他個人管理基金總規模達到了1255億元,但與娛樂圈明星粉絲打投做數據越多越好不同,單隻基金或者單個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並非越大越好。

“基金規模太大了很難管,一方面是公募基金買股票有個雙10%的約束,即使一些不錯的個股可能市值才幾百億或者千億,但張坤這樣的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就有上千億。”華東一家券商自營部投資經理稱,另一方面,投資也是精選個股,如果資金盤子太大了,就不是所有的資金都能找到優質標的,如果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就容易體現在基金淨值表現上,這樣壓力就會很大。

而且基金賺錢,基民卻不一定賺錢。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過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近15年來股票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4.1% ,債券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9% ,但盈利的投資者佔比僅為36.5%。

一家頭部券商的數據金融部負責人告訴新浪財經,現在投資者買賣基金相當頻繁,“我們做過投資用户的數據分析,一做圖表,發現他們炒股和買基金步調都很一致,全都是高位拼命買,低位急着賣,追漲殺跌。”

“持有時間過短、頻繁申贖,都是影響他們收益的因素。買基金就是要拉長來看,做好準備放個3-5年。”滬上一傢俬募的市場部總監這樣説道,在她看來,市場不會沒有波動,如果想着買基金還要做波段,反而往往不如意。

以投資老將王亞偉曾經掌舵過的華夏大盤精選為例,該基金成立於2004年8月,已運行了16年多,穿越了2007、2015年和2019、2020年這幾輪牛熊週期,成立至今,漲幅達到了4073.52%(截至2021年1月27日)。

另有一則數據佐證,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0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封閉式偏股型基金業績指數收益率高於普通偏股型基金業績指數,前者15年前總收益率為645.43%,年化收益率達到14.32%,後者收益率為571.66%,年化收益率達到13.53%。

責任編輯:陳志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79 字。

轉載請註明: 買股基卻沒跑贏餘額寶?理財小白自述買基金心酸歷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