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多變如何應對?看主流證券研究所所長們怎麼説

市場多變如何應對?看主流證券研究所所長們怎麼説

  如何看待當前的市場震盪?A股的投資邏輯有沒有發生變化?在週期交替的過程中,影響股市的內外因素有哪些?什麼行業板塊最值得配置?

  4月9日,在上海證券報主辦、開源證券協辦的第57屆中國資本市場高級研討會暨上證所長論壇上,20多家主流證券研究所的所長及投研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着“市場跌宕起伏,如何把握投資主線”進行了深度研討。

  上半年行情比下半年好?

  春節假期後,A股市場經歷了大幅調整,今年後三個季度的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

  從各券商研究所所長的觀點來看,對上半年行情普遍較為看好,但對下半年的研判,則出現了分歧。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認為,今年全球經濟繼續復甦,但疫情的不確定性及部分經濟體由於通脹壓力而提前開始調整貨幣財政政策,都可能造成“宏觀風險”反而比去年下半年大。

  他預判,短期來看,上半年約在4月份全球市場會有所好轉,6月份則可能有新的調整。其原因一是季節性的因素,二是美國通脹水平的上升。下半年投資者應關注的是通脹情況,如果通脹維持在高位,將對市場形成壓力。

  也有人對下半年行情相對較為樂觀。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表示,預計今年經濟走勢會構成“前高後低”形態,這一點市場並無分歧,但對於“後低”可相對更樂觀一些。

  黃燕銘認為,未來一到兩個季度的A股市場將以橫盤震盪為主,但並不意味着“超額收益”機會的整體消失。2021年,週期製造和服務消費復甦帶動的盈利改善就是市場最重要的超額收益來源。

  粵開證券研究院負責人康崇利也表示,今年下半年的機會反而比上半年更多。市場的實際運行和大家的一致預期常有偏差,如去年有一些券商認為流動性是今年一個很大的問題,但目前來看,今年大家關注的主要是信用風險,對流動性反而不是很擔憂。

  抱團股以外的新機會在哪兒?

  近期,曾被機構抱團的白馬龍頭出現大幅回落且反彈乏力,這部分“核心資產”是否會被機構拋棄?

  大部分研究所所長認為,長期看,優質企業是不會被機構拋棄的,只是未來數年的主線將從“賺估值的錢”轉向“賺盈利的錢”。

  東亞前海證券研究所所長賀燕青認為,隨着業績的集中披露,前期被抱團的白馬股可能出現分化,部分白馬股長期仍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可參照20世紀70年代的美股,很多龍頭公司穿越了週期,依靠穩健的經營能力為長期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那些在大浪淘沙之後能留下來的白馬龍頭,在未來仍是機構關注的重點。

  國海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譚倩也表示,核心資產被抱團有其主業盈利穩定性的原因。在高質量、低增量的存量經濟時代,核心資產具有相對競爭優勢,去週期化明顯、盈利增長更為確定。但由於過去兩年趨於一致的“賽道+龍頭”的投資模式,資金追捧使核心資產的估值存在高估。雖然看好核心資產的投資邏輯長期有效,但短期仍需要時間來消化高估值。

  如何尋找抱團股以外的新機會?黃燕銘認為,投資者的思路要從過去的單一強調“龍頭白馬”的執念中走出來,除了關注“好”,還要關注“價”,迴歸到股票定價的本源。積極調結構,去尋找抱團股之外的好公司,去尋找邊際改善更大的上市公司,也就是“中盤藍籌”。

  黃燕銘表示,短期內,週期製造等對復甦敏感的價值類股票佔優;在中期維度,隨着估值的消化和微觀交易結構的改善,可逐步佈局成長股,尤其是科技製造方向。

  華寶證券研究創新部董事副總經理李真表示,根據歷史情況,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也很難逃離抱團瓦解的風險。市場的趨同行為疊加過度自信,對機構投資者也會形成嚴重的負反饋。

  “我們回過頭看過去3年產品收益較高的一些基金經理,他們多在科技、消費、醫藥三大板塊集中配置。當前,大家關注的方向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如關注新能源車、綠色經濟發展和高端製造等。大家也仍需警惕不同類型投資者行為和行為偏差對市場節奏的影響。”李真表示。

  對核心資產的內涵,有研究所所長給出了自己的定義。國信證券研究所所長楊均明認為,所謂核心資產指的是企業的競爭力,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就是核心資產。中國的產業,特別是製造業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2016年以來大家説的核心資產主要就是依託這一邏輯。相信再有5到10年的時間,中國的很大一部分產業都會走到世界的最前列。

  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何曉斌表示,不會簡單地定義核心資產或給資產貼標籤。所謂的核心資產是分時間段的、不斷變換的,投資絕不能刻舟求劍。“挑股票千萬不要‘用情過度’,認準某些股票是核心就一直抱着,要有止盈意識。在市場變化過程中,要善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工具,對沖下跌風險。”

  東方證券研究所所長陳剛表示,核心資產反映的是機構化和頭部化。產業在不停地頭部化,市場投資者不停地機構化,大家理念趨同後必然會聚焦到這些核心資產上去。最後打破“核心資產信仰”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部分核心資產被證偽,二是出現新的投資理念。

  申萬宏源研究所副所長王勝認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要投資“時代的核心資產”。從歷史經驗看,美國“漂亮50”泡沫破裂後,從90年代開始的整整30年裏,表現最好的就是科技。振興科技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所以服務這個時代,科技應是資本市場的主線。

  近期,有基金經理提出“新核心資產”概念,其特質又是什麼?長江證券研究所所長徐春認為,所謂新核心資產,本質上依然是細分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其特質都是經營能力相對行業平均水平更加優異,而行業整體需求能夠長期增長。

  徐春表示,過去數年,消費領域湧現了較多的被市場給予確定性溢價的龍頭。未來數年,這些優質消費類企業依然優勢顯著。同時,製造業中也已逐漸走出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他認為,我國製造業在經歷了洗牌出清後,優質龍頭企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將不斷提升。

  週期股行情能否延續?

  近期隨着產品價格上漲,週期類板塊也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其行情能否延續?

  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李震龍認為,研究週期成長,首先要判斷其所處的位置。把市場分為週期、金融、科技、消費四大板塊,可以發現,當前科技和消費的PB估值與歷史最高值相比,處在70%的位置,而週期的歷史分位還在中下位置,金融位置更低。

  湘財證券研究所行業部經理仇華認為,市場對週期行業的觀察,一般是3到4年,超過這個範圍,市場的敏感度就逐漸下降。比如房地產也是有周期的,只是它的週期比較長。市場總是偏好增長速度快的領域,由於週期板塊在上升階段增長快,下降階段增長慢。當週期股的增速高於成長股時,市場就會傾向於週期板塊,反之亦然。

  開源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認為,目前看,核心資產的分化才剛開始,由於處置效應的存在,公募基金的贖回不是在下跌中,而是在反彈過程中,加上目前是年報和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因此建議投資者做好不同板塊間的風險收益比權衡,以“價值迴歸”主線,挖掘市場“新共識”,比如碳中和概念及部分中小市值的股票。

  他表示,從2019年上半年開始,優質中小市值公司已迎來機會。但中小市值品種也有“二八分化”,大量長尾質次公司的高效出清有利於市場更好地挖掘優秀的中小市值企業。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8 字。

轉載請註明: 市場多變如何應對?看主流證券研究所所長們怎麼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