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不行,星巴克落寞,為何瑞幸偏偏能行?

業績造假、被逼退市再浴火重生,電視劇裏的劇情在現實世界上演,主角則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瑞幸。


5月24日,瑞幸公佈2022財年一季度財報,表現遠超外界預期:實現營收24.05億元,同比增幅高達89.5%;GAAP經營利潤達到1610萬,較去年同期的-3.64億取得極大進步,非GAAP營業利潤更是錄得9210萬。


除了咖啡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這個客觀因素,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瑞幸自身努力也很重要:頂住疫情壓力瘋狂擴張門店、接連開發出厚乳拿鐵/生椰拿鐵等爆款單品和一系列成功營銷,都是實現反彈的關鍵。


當然,在上述利好之餘,瑞幸這份財報和當前的經營策略也不是毫無缺點。


畢竟門店數量的增長、爆款單品的推陳出新和大規模的營銷造勢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很費錢。翻看一季度財報就可以發現,瑞幸的原材料成本、營銷成本和租金成本都有顯著上升。


對於這一點,瑞幸自然也很清楚,並做作出了回應,但效果只能説是喜憂參半。隨着新消費熱潮冷卻,市場對瑞幸等消費品牌也會越來越嚴苛。面對這種複雜局面,瑞幸該何去何從?

 

中概股不行,星巴克落寞,為何瑞幸偏偏能行?

(圖片來自瑞幸官方微博)

 

首次實現季度盈利,瑞幸業績直追星巴克


5月24日,瑞幸公佈2022財年一季度財報,表現遠超外界預期:營收及活躍用户數同比大幅增長、門店GMV保持穩定並且實現近五年來首次全面盈利。


財報出爐後,瑞幸股價在粉單市場大幅走高,週三收漲逾6%。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瑞幸一季度財報最主要的亮點,可以用兩個關鍵詞概括:利潤和營收結構。


首先看整體營收和利潤的情況。財報顯示,瑞幸一季度實現營收24.05億元,同比增幅高達89.5%;GAAP經營利潤達到1610萬,較去年同期的-3.64億取得極大進步,非GAAP營業利潤更是錄得9210萬。


縱向對比,高達近90%的營收同比增速超過去年四季度的80.7%和三季度的79.5%,且過去三個季度增速一直在提高。特別要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是國內零售消費市場的絕對低谷,瑞幸則實現逆市增長。


中國商業聯合會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87萬億,同比僅微增3.3%。其中,3月份零售消費總額同比下降3.5%,較去年同期高達34.2%的同比增幅更是斷崖式下滑。由此可見,疫情對零售消費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瑞幸的成績顯得更加難得。

 

中概股不行,星巴克落寞,為何瑞幸偏偏能行?

(圖片來自瑞幸財報)

 

橫向對比的話,瑞幸的表現比老對手星巴克也是不遑多讓。


數據顯示,星巴克2022財年第二財季(截止2022年4月3日)實現營收76億美元,中國市場收入為7.4億美元,約合48.9億人民幣,同比下滑14%。更糟糕的是,星巴克在大中華市場的各項經營數據也是全面走低:交易量下滑20%、客單價下降4%、同店銷售額大跌23%……


此消彼長之下,相信瑞幸已經蠶食了星巴克的不少地盤。


其次,再來看營收結構的變化。目前,瑞幸的收入仍主要來自產品收入(自營門店收入)和加盟店授權費用收入兩個板塊。而在一季度,後者的佔比有所上升,這是瑞幸營收結構改革路上的一大進步。


數據顯示,瑞幸一季度產品銷售收入為18.55億,同比增長67.6%,來自飲品銷售的收入為16.53億。而合夥商店的收入則達到5.49億,創下歷史新高。


瑞幸對加盟店的路線規劃也很明確:專注下沉市場,就做小鎮青年的生意。CEO郭瑾一就曾直言,加盟店和自營門店不存在競爭,彼此之間是互補的關係:


“對於我們的合作店,隨着瑞幸擴展到低線城市,其收入貢獻會大幅增加。事實證明,這種合作模式與我們的自營門店在戰略上高度互補。”


總的來説,價值研究所認為資本市場對瑞幸的態度轉變完全可以理解。從整體財務數據來看,營收和淨利潤兩項數據都遠超預期;備受關注的門店數量、單店效益和GMV等數據,雖然不是全部實現大躍進,但整體趨勢向好。


至於瑞幸實現觸底反彈的原因,有人將功勞歸於市場大環境的繁榮,其實也不無道理。


若弗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19-2023年是中國現磨咖啡市場的快速增長期,預計整體市場規模將在2023年底達到1806億,這五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6%。市場持續繁榮,瑞幸自然成為了受益者。


但刨除這些客觀因素不説,瑞幸自身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頂住疫情壓力瘋狂擴張門店、接連開發出厚乳拿鐵/生椰拿鐵等爆款單品和一系列成功的營銷事件,對瑞幸的涅槃重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瑞幸涅槃的三個關鍵詞:擴張、創新和營銷


回顧瑞幸一路走來的起起伏伏,門店擴張、產品創新和瘋狂燒錢營銷從未缺席。在價值研究所看來,這三個關鍵詞,也正是瑞幸業績造假、被逼退市後浴火重生的關鍵。


1、開店速度吊打星巴克,聯營門店撐起半邊天?


截止一季度,瑞幸門店總數為6580家,其中自營門店4675家,聯營門店1905家,單季新開門店556家。在門店擴張之際,其一季度平均月交易用户數也較去年同期激增83%至1600萬。


作為對比,星巴克、Manner、Tims這幾家連鎖咖啡品牌的擴張速度就要遜色不少。

星巴克這邊,根據最新財報,截止一季度末中國地區門店總數為5557家,單季淨增門店197家、新進駐城市16個。這一開店速度,不僅被瑞幸遠遠拋棄,和上一財年創紀錄的654家比也有很大距離。


至於一季度先後傳出融資困難、估值下滑等不利消息的Manner和Tims,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數據顯示,Tims當前門店數約為400家,其計劃是在2026年開出2750家盈利門店,規模遠低於瑞幸。


瑞幸之所以能在開店速度上完虐這幾個主要競爭對手,主要是得益於愈發開放的加盟聯營模式。去年一季度至今,瑞幸各季度新開聯營門店數量分別為138、229、224、162和278間,過去一個季度開店速度達到巔峯。


對線下零售業來説,租金、員工薪酬和原材料成本是壓在大部分企業身上的三座大山。而和直營門店相比,聯營門店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管理、租金方面的成本壓力。在過往幾年,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等新式茶飲品牌的發展歷程也證明,加盟模式完全可以達到快速擴張。

 

中概股不行,星巴克落寞,為何瑞幸偏偏能行?

 

2、生椰、奶咖接連出圈,瑞幸已掌握爆款生產公式?


再來看產品端。繼去年的生椰拿鐵之後,瑞幸今年又拿出了一個爆款大單品:椰雲拿鐵。


和去年上市一個月賣出1000萬杯的生椰拿鐵相比,椰雲拿鐵的成績也毫不遜色:上架一週銷量達到495萬杯、總銷售額超8100萬、單店最高日銷130杯……


能夠一而再地打造出爆款單品,或許我們不能再把原因歸於玄學、運氣——畢竟星巴克等競爭對手都已經許久沒有捧出過類似的大爆款了。


事實上,從這幾款爆款單品的成分、原材料組合和營銷套路來看,瑞幸似乎已經掌握了製造爆款的兩個關鍵詞:創新和混搭。


在瑞幸之前,星巴克、Tims等連鎖咖啡品牌一直奉行低SKU、高復購率公式,產品的更新密度並不高。瑞幸則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線:高SKU,一年四季持續推新,不斷給咖啡做加法。


歸根結底,和歐美傳統咖啡市場不一樣,對奶茶這種可添加小料的新式飲品接受度更高的中國消費者,對咖啡也有更多樣化的需求。和星巴克傳統的美式、拿鐵、摩卡三件套相比,生椰、厚乳等新元素的加入能貼近Z世代的口味和消費習慣,自然就能掀起更高的購買熱情。


而隨着生椰拿鐵、椰雲拿鐵等爆款的出現,瑞幸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也在上升,逐步提高了品牌號召力和用户黏性,從長遠來看可謂一舉多得。


3、營銷策略更有針對性,迎合Z世代是關鍵


最後再來看瑞幸的拿手好戲:營銷。


和過往相比,暴雷後的瑞幸在營銷上少了一些高調,多了一些務實,並主動向作為消費主力的Z世代靠攏。這一點,從更換代言人、推出聯名產品等環節都能看得出。


甚至在產品包裝上,瑞幸也開始針對Z世代的喜好進行調整,更注重所謂的質感。比如廣受好評的“小黑杯·SOE耶加雪啡”,還有花魁dirty、瓦爾登滑雪拿鐵等。在咖啡豆原料的選擇上貼上進口標籤,同時打出“性價比王者”的口號,完美適配Z世代既要“薅資本羊毛”又要保證產品品質的雙重要求。


而和椰樹的聯名合作,更是踩中了老國貨品牌的“文藝復興”潮流。


要知道,這是椰樹30多年來首次進行聯名合作,作為承載了無數人童年回憶的國民椰汁品牌本身就話題度拉滿。更重要的是,椰子類產品自帶爆款基因,在瑞幸的菜單上出鏡率頗高,兩者的合作可謂相得益彰。


當然,在上述利好之餘,瑞幸這份財報和當前的經營策略也不是毫無缺點。


毫無疑問,一季度瑞幸利潤和營收的大幅提升得益於門店數量的增長、成功打造出多個爆款單品以及大規模的營銷造勢。但這一系列操作,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很費錢。


新消費退潮,瑞幸能否逃過一劫?


翻看一季度財報就可以發現,瑞幸的原材料成本、營銷成本和租金成本都在上升。

其中,材料成本為9.83億,同比增長82.3%,是各個支出分項中升幅最高的;銷售成本和租金成本則分別為1.08億和4.2億,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76.8%和39.3%。


在實打實的數據面前,瑞幸自然不會忽略擴張、營銷等環節的成本壓力,也有作出針對性回應。但是效果,只能説是喜憂參半。


以門店擴張為例,聯營模式的缺陷就相當明顯:收入主要來自原材料和設備銷售,總部對門店的掌控力減弱也容易導致飲品品質下滑、口碑翻車。擁有引以為傲的“金標準”的星巴克尚且無法倖免,大規模開放加盟的瑞幸就更加不能掉以輕心了。


再拿原材料成本來説,受疫情、氣候等不可抗力影響,瑞幸在上游咖啡豆的採購環節中也遇到了很大阻力。


尤其是咖啡豆重要原產地巴西,最近幾個季度的收成都不理想。美國期貨交易所(ICE)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阿拉比卡咖啡豆庫存降至107.8萬袋,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星巴克在貨源掌控上話語權更大,這對瑞幸等競爭對手來説也極為不利。為了應對這些危機,瑞幸只能一邊尋找新貨源,比如加大花魁等咖啡豆的採購力度,一邊無奈宣佈漲價以抵消成本壓力。


在財務吃過大虧的瑞幸,自然很清楚控制成本、提高毛利與單店效益的重要性。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如何處理門店擴張、新品研發和營銷這三個環節的成本壓力,則會成為一個重點課題。


除此之外,對內有成本控制難題,對外,瑞幸的壓力也不小——紅火了許多年的新消費風口,正在進入瘋狂擠泡沫階段。2021年,就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新消費的退潮之年:一級市場融資活躍度大幅降低、已上市品牌股價市值全面收縮、裁員閉店等不利傳聞不絕於耳……


以一級融資市場為例。企查查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新消費領域融資事件減少至36起,融資金額僅為22.32億,同比去年2月份低近1億,環比今年1月份更是大跌60%,可謂跌至冰點。


從具體融資輪次、規模來看,新品牌能獲得的支持也是明顯減少。根據一覽商業的報告,獲得億元及以上規模融資的品牌有10個,涉及金額18.56億,佔該月融資總額的83%。


面對新項目,資本都變得非常謹慎,想複製當初的瑞幸、喜茶、元氣森林這樣的新消費融資神話,已經越來越難了。對於瑞幸這樣曾遭遇業績暴雷的企業,想重返資本市場自然也變得更加艱難。


面對這樣的不利局面,瑞幸還能如何應對?


價值研究所就認為,瑞幸首先還是得做好自己,解決好成本控制難題;其次才是考慮拓寬護城河,開闢新增長點。


好消息是,在成本端,除了力推加盟聯營模式之外,瑞幸也意識到自己需要在供應鏈上多做文章。


郭瑾一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就對投資者承諾,未來會加大供應鏈方面的投入,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強對上下游各個供應環節的掌控力。


上個月,瑞幸第一家烘焙工廠已經在福州正式投產,首期產線預計產能為1.5萬噸。在未來,瑞幸計劃通過對工廠進行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從這一系列舉措來看,瑞幸確實變得更加理性和踏實了,這自然不是一件壞事。或許正如郭瑾一所言:


“瑞幸咖啡已經徹底完成了歷史切割,除了名字沒有變,本質上已經成為一家全新的企業。”


寫在最後


考慮到近期的優異表現,已經有不少投資者、機構猜測,瑞幸是否會重返納斯達克或者改道港交所重新上市,再次回到舞台的中心。


但針對外界的猜測,瑞幸還表現得相當淡定。


今年一月份,就在英國《金融時報》爆出瑞幸重返納斯達克的消息不久之後,瑞幸高層公開否認了相關傳聞。按照官方説法,瑞幸現在不會優先考慮上市的事務,反而要“重新取得投資人的信任,更願意採取與公共投資者重新接觸的態度。”


換句話説,瑞幸不排斥重新上市這條路,但在當下這並非其工作重心。


去年年底,瑞幸在鈦媒體舉辦的T-EDGE全球創新大會中被評選為“年度新消費持續創新品牌”,體現了媒體和消費者對其創新能力的肯定。


正如前文所説,在瑞幸重新崛起的過程中,產品創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並且支撐了門店的擴張、提升了一系列營銷活動的效果。對於身處低谷的新消費而言,將重心迴歸到產品身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於是否重返主板上市,已經找準方向的瑞幸確實不着急做決定。沿着當前的道路繼續前進,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或許才是更加重要的任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4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概股不行,星巴克落寞,為何瑞幸偏偏能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