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潮”還在持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姜詩薔
編輯:朱益民
10月26日,近30只可轉債臨停,10只轉債兩度臨停。其中通光轉債收漲逾84%,盤中一度漲近130%,九洲轉債漲逾72%,部分可轉債在二級市場還出現了過山車一樣的行情表現,智能轉債上午漲20%臨停,下午則跌20%臨停。
事實上連日來的可轉債炒作激起了資本市場陣陣浪花。
本月以來,可轉債持續上演“熔斷潮”。早前,模塑轉債、萬里轉債等多隻可轉債多次因交易異動而臨時停牌,幾家公司也數次發佈交易波動的風險提示公告。
瘋狂的炒作早已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6日,可轉債交易新規亦已實施,自當日起,投資者必須簽署可轉債風險揭示書,否則將沒法參與可轉債的打新(申購)和買入。
事實上,如今可轉債這一幕戲碼並不陌生。與今年3月份的行情類似,遊資再度盯上了餘額較小的可轉債標的,進行炒作。
但瘋狂炒作背後也意味着風險正在醖釀。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盲目跟風,必將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正如上半年一輪炒作過後的暴跌還歷歷在目,彼時可轉債瘋狂炒作後遭遇“強贖”風波,從而誘發高溢價率轉債暴跌,跟風投資者被迫接盤。“矇眼狂奔”的炒作,還需要經歷市場考驗。
按照機構人士分析,當前貨幣政策偏寬鬆,導致市場資金寬鬆,遊資活躍。另外,股市出現較大波動,而可轉債“債+看漲期權”的雙重屬性對投資者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
事實上,可轉債的市場炒作與公司基本面無關,發行人業績普遍較差,業務較為傳統,債券評級較低,單從基本面來看股票和可轉債上漲空間有限,但發行人業務往往涉及熱點概念,容易被遊資利用炒作。
譬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本輪可轉債炒作背後的一個重要特徵即是一些正股存在熱點概念炒作背景的可轉債,正被遊資選為獵食的“戰場”。
譬如藍盾轉債,其正股藍盾股份(300297.SZ)近期正因量子技術概念而股價連續上漲。數據顯示,10月21日藍盾股份股價漲停,且自10月16日起,藍盾股份連續4個交易日上漲,其中10月19日亦表現為漲停。
“正股的概念炒作也帶動了可轉債市場的繁榮,可轉債沒有漲跌停限制,有時候如果看好一個公司股票漲停了買不進去,轉債就是一個相對較好的替代工具。”一傢俬募機構人士指出。
顯然,炒作帶來的價格大漲亦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不少投資者在藍盾轉債股吧內討論交易,有投資者直指藍盾轉債的“量子轉債”概念積極參與,也有投資者在炒作中虧損“割肉”。
“市場炒作的可轉債往往無大股東和機構持倉,因此遊資炒作時無大額持倉的交易對方,拉抬可轉債價格不會面臨大股東和機構拋售壓力。其次,債券餘額較小,少量資金即可操縱操盤,並利用T+0交易機制及無漲跌停限制的便利進行超短線炒作,擴大交易規模。”前述機構人士表示。
“這種嚴重脱離實際價值之上的炒作是短暫的,最終會迴歸價值本源,建議普通投資者回避此類個券的交易,風險與收益嚴重不匹配,從風險角度考慮,建議投資者關注絕對價格偏高且轉股溢價率偏高的個券的風險。”北京一家公募基金固收總監受訪指出。
事實上,早前泰晶轉債突然強制贖回就給高溢價轉債一記重擊,炒作過後走向“一地雞毛”。
前述機構人士表示,進入轉股期後就會隨時觸發強贖,一旦強贖,溢價率馬上向0靠近。因此類似的這些高溢價的“妖票”都有風險,要重點關注那些150以上價格還有30%以上溢價率的轉債。
面對愈演愈烈的可轉債炒作之風,監管機構也早有行動。
10月23日,證監會表示,為落實新《證券法》的規定,進一步完善可轉換公司債券(以下簡稱可轉債)各項制度,豐富企業融資渠道,防範交易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起草制定了《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對於,《徵求意見稿》的起草堅持的原則,證監會即重點提及了當前的可轉債炒作風險。證監會指出,針對近期出現的個別可轉債被過分炒作、大漲大跌的現象,着重解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適應、交易制度缺乏制衡、發行人與投資者權責不對等、日常監測不完備、受託管理制度缺失等問題,通過完善交易轉讓、投資者適當性、信息披露、可轉債持有人權益保護、贖回與回售條款等各項制度,防範交易風險,加強投資者保護。
此外,《徵求意見稿》對投資者適當性、交易制度、發行人與投資者權責對等方面亦提出原則性要求,為交易場所完善配套規則預留空間。
廣發證券研究指出,本輪異常交易開始後不久,證監會便針對炒作交易中存在的問題發佈了《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從方向上看,《徵求意見稿》的內容以完善現有的轉債市場規則為主,對此前可能引發異常交易的問題進行了明確,而並未對現有的交易制度進行大幅度的修改。其中,信息披露、轉債品種的性質認定、交易規則和條款設置四個方面的變化,可能將對後期市場帶來較為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