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平安直言股價被低估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不動產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今年股票市場有結構性機會”“目前股價被低估,未來有很高投資價值”……3月16日,在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2022年度業績發佈會上,中國平安管理層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整體業績穩健

業績會伊始,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姚波用三個關鍵詞進行了2022年的業績總結:穩健增長、持續回報、改革創新。

從業績情況來看,2022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483.65億元,同比增長0.3%;營運ROE(淨資產收益率)17.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37.74億元。

業績會最後,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對該公司的發展思路進行了總結,馬明哲表示,對於中國平安而言,高質量發展要把握三個關鍵詞。第一是可持續,中國平安要實現可持續穩定的發展,而不是大起大落髮展;第二是增長結構,社會對醫療、健康、養老具有巨大需求潛力,綜合金融加醫療、健康、養老的模式也是未來市場最大的需求;第三是增長質量,中國平安的營運ROE近年一直保持在18%左右,增長質量比較好。

壽險改革現成果

平安壽險的改革一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具體的改革舉措是怎樣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在改革動作方面,中國平安首席運營官付欣表示,在過去三年整個平安壽險深入到基層1萬多個營業部,進行非常徹底、全方位的改革,改革涉及到下沉的四大渠道、三大關鍵產品服務線。

在清虛提質背景下,平安壽險的月均代理人數量為48.1萬人,同比減少39.6%。不過,平安壽險人均產能和人均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2022年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2.1%,代理人收入同比增長22.5%。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介紹,中國平安不只是提供財務保障、財富增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配上最優質的健康醫療養老服務。

對於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服務,資深精算師徐昱琛表示,在中國平安相應的服務當中,一方面有利於產品銷售,因為除了給客户解決保險需求之外,還能夠解決客户養老、健康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夠和客户有更多的互動,有利於二次銷售等。

看好未來股票市場

2022年整個投資市場承壓,利率下行,股市黑天鵝亂飛,險企普遍投資收益承壓。新的一年,股市有怎樣的投資機會?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鄧斌表示,關於股票市場,今年會是比較有結構性機會的一年,特別是隨着宏觀經濟的恢復,進入到上行和擴張區間,今年的股票市場會帶來比較好的機會。鄧斌還透露了中國平安的股票投資策略,他表示:“我們保持在戰略資產配置牽引下,加強戰術配置,包括板塊的輪動、時點的選擇、節奏的把控,會通過在市場上尋找最優秀的投資經理,通過投資渠道,創造超額收益。投資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體現,總體來講今年我們是保持比較樂觀的看法。”

中國平安一直被市場視為不動產投資“大户”。目前房地產投資是何情況?鄧斌指出,房地產投資風險可控,60%商業不動產在一線城市。從宏觀角度看,不動產行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談及中國平安的資產配置,鄧斌直言,今年一是會積極主動配置專項債等長久期的利率產品,二是看好具有穩定現金流的不動產投資,例如商辦、長租公寓、園區類投資。

姚波坦言,目前中國平安的股價是被低估的,未來具有投資價值。截至3月16日收盤,中國平安A股收盤價為45.23元,較2020年最高點86.55元下跌將近一半。

“中國平安每年都提供穩健的現金分紅回報給股東,希望未來在股價上面有更好的表現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姚波如是承諾。年報信息顯示,該公司2022年向股東派發全年股息每股現金2.42元,同比增長1.7%。對於中國平安分紅增加,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很多投資者把分紅視為選股的重要指標之一,增加分紅,對其維護股價具有積極影響。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

· 相關新聞 ·

五大上市險企前兩月保費微增

“開門紅”寒意散去,A股五大上市險企保費增速迎來複蘇。隨着中國太保發布前兩月保費數據,五大上市險企前兩月答卷浮出水面。3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獲悉,五大上市險企今年前兩月保費收入合計為7576.64億元,同比增長3.11%。

人身險板塊,前兩月保費收入呈現抬頭之勢,5家壽險公司前兩月共取得保費收入5469.25億元,同比增長0.6%。

分公司來看,與1月保費收入實現正增長的只有平安人壽一家不同,前兩月5家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呈現“兩升三降”態勢,保費增速分化明顯。具體來看,平安人壽仍然在保費同比正增長隊列,壽險保費規模一直穩居行業老大的中國人壽也實現了正增長,兩家險企前兩月保費收入分別為1353.1億元和24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6%和1.95%。

值得關注的是,人身險板塊下的健康險保費增速亮眼。如人保健康險、平安健康險保費增幅分別達到19.92%和15.61%。對於健康險保費高速增長背後的驅動力,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民眾的老齡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主動購買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當然,這也與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較好的增長速度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有關。

對於前兩月壽險保費呈現分化態勢的影響因素,資深精算師徐昱琛表示,今年壽險“開門紅”比較平淡,這與壽險代理人人力下滑有一定關係。壽險板塊擺脱承壓局面取決於大眾對收入信心的恢復、保險公司代理人渠道的進一步整合。與此同時,大眾越來越需要更多元化的產品,這對大型險企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與人身險板塊不同,隨着車險綜改成效進一步顯現,財險公司業績回暖明顯,前兩月保費收入延續了開年的良好增長趨勢。

今年1月,財險老三家共取得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4%,放眼前兩月,財險老三家保費合計1868.5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已接近兩位數,為9.76%。其中,太保產險保費增速最快,同比攀升18.5%至366.85億元。人保財險保費增速緊隨其後,平安財險的保費也有着5.14%的增幅。

從2月單月來看,財險老三家同樣實現保費同比高增長,如太保財險保費增速高達34.5%。與此同時,車險保費增速進一步回暖,以人保財險為例,人保財險車險保費2月同比增長18.2%至165億元,非車險保費同比增長29.7%至225億元。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峯在研報中指出,這主要得益於意健險因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同比增長21.1%至133億元,以及農險保費在政策支持下同比增長55.3%至35億元。

對於接下來財險業務的“紅火”勢頭,王一峯認為,隨着提振汽車消費政策的連續出台、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2023年一季度車險保費有望維持增長態勢,非車險也有望在政府業務推動下與車險實現雙輪驅動。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