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德國之間的經濟交流,正在遭受德國保護主義的消極影響。近日外媒報道稱,中企在2021年的一份碼頭股份收購計劃,或將遭到德國相關部門的否決。
消息顯示,該中企當時帶着這份價值高達6500萬歐元的方案,與德國漢堡港務集團相關企業展開談判。當時他們的計劃是,從德方企業手中收購漢堡港Tollerort集裝箱碼頭35%的股份。據悉,在當年9月,雙方企業順利結束會談。
依據相關規定,這份方案最終仍需要獲得德國官方批准,這也就有了現下的情況。不過,9月14日消息稱,德國相關部門仍為此存在不同分歧,短時間內或難以得出最終結果。有專家指出,如果官方真的橫加干涉,那麼德國的投資吸引力將會受到影響。
近一兩年來,由於疫情和俄烏衝突的影響,全球供應鏈出現不小波動。這就讓德國國內的保守主義看到了機會,他們向官方呼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推動德國經濟減少對外依賴,其中就有直指中國這個貿易伙伴的意味。
但當前,中德貿易正火熱8月份,隨着第10000列中歐班列駛向德國漢堡,中德經貿合作再建一個重要里程碑。而去年,中德雙邊貿易額也高達1.52萬億元,這使得中國連續第6年成為德國的最大貿易伙伴。
然而,德國官方近年來卻一直宣揚,要研究新的對華貿易政策,減少對於中國原材料的依賴。而有極端聲音更是認為,中德經貿關係應該實現“脱鈎”。不過,有專業人士認為,基於德國與中國深度的經貿往來,這種“脱鈎”大體只會停留在口頭。
先前,德國漢堡港務集團的高管人員也曾強調,如果拒絕中國人的投資,那麼對於港口和德國來説,都將是一場災難。他認為,憑藉該中企在全球相關領域內的能力,這筆投資將會讓港口獲益非凡。
數據顯示,自5月份德國30多年首度出現貿易逆差以來,德國經濟就已經出現下滑的重大跡象。當前,德國8月份CPI指數已反彈至7.9%,重回近50年來的高點。此外,德國8月PMI指數也降至26個月來的低點。
種種跡象表明,德國或正在步入衰退預期,歐洲的“經濟引擎”榮光逐漸黯淡。而這個時候,德國卻試圖通過拋棄自由開放的全球化貿易,並嘗試脱離與中國的部分經濟交流,此舉該當如何去評價呢?
文|鄭鴻傑 題|黃梓昕 審|曾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