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出口上中澳之間的貿易往來密切,而今年以來兩國關係面臨挑戰,澳政府之所以有恃無恐也在於手握中國依賴的自然資源,除了鐵礦石外,我國每年從澳進口的化石燃料也很多。不過在可預見的未來,對澳進口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賴情況將改變。在9月22日聯大會期間,中方提出了40年目標,力爭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對此國際社會的關注不同,澳洲是我國進口化石燃料資源的主要進口國,因此中方的新指標一旦實施,澳相關進口必然會受到影響,澳一些人士對此表示擔憂。29日,澳媒ABC節目《Q+A》對此進行了談論。
節目中有嘉賓指出,中國提出碳中和承諾可信度極高,因為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但受此影響,澳大利亞的化石燃料出口會受影響。澳大利亞艾特萊森(Atlassian)軟件公司聯合創始人邁克·坎農·布魯克斯發出警告,稱中方宣佈這一重大決定符合中國利益,一方面安撫了歐洲人,另一方面也可能形成在氣候環境保護問題上“孤立”美國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國此舉也是在尋求深程度的自給自足從而減少對澳化石燃料進口的依賴。
布魯克斯稱中國已經表示將在未來40年內不再進口煤炭、天然氣,而煤炭進口可能在未來20年內儘快擺脱對澳依賴,轉而優先選擇國內供應。儘管中方未曾做出這類表態,但布魯克斯的判斷已經有跡象顯露。
政策層面,減少煤炭用量是大勢所趨,中國經濟低碳轉型是長期政策,而或早或晚澳大利亞都將因此而受到影響。節目中有澳嘉賓認為,中國在碳中和問題上會採取哪些具體的舉措,時間上的計劃等可能會在“十四五”中的規劃中進行設立。
能源結構轉型需要將煤炭比例進一步下降,而經過多年鋪墊,中方有能力在未來40年甚至20年實現升級和轉型。事實上中國從澳進口已經在減少了,據中國海關總署7/8月數據,7月澳對華出口商品下降16%,而8月澳對華出口商品下降超26%。兩國經貿走下行通道和上半年的情況截然不同,這一現象也加深了澳相關行業人士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