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堅持長期主義?

編輯導語:近期,教育行業被嚴加監管,許多企業都遭受了負面影響。這就激發了作者進行長期主義覆盤的行動。作者從四個方面分享自己眼中的長期主義是什麼以及該如何保持長期主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更好地堅持長期主義?

最近幾個月,教育行業被嚴加監管,公司股價大幅下跌,業務的價值被無良媒體大肆誹謗……教育行業的同仁們似乎從某一時刻開始,突然被套上枷鎖,有的在心理上備受煎熬,還有的甚至還在面臨失業風險。

似乎在同一時刻,幾個行業和我比較熟悉的幾家公司也都很巧的同時出現了負面影響,比如:出行、短視頻、遊戲、房產等等,從業者真可謂哀鴻遍野,吐槽聲量也隨着股價的下跌而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次行業動盪前的幾年職業生涯中,我也曾經歷過幾次低谷和轉折,每當覆盤之時,唯有一個詞會高頻的浮現於腦海之中,那就是「長期主義」。

更巧的是,就在兩週前,我看到快手的一個朋友發的朋友圈,快手日報這個公眾號發了一篇近乎戲謔的的文章,也激起了我真正的對長期主義進行復盤的衝動。

如何更好地堅持長期主義?

我就以親身經歷的四個方面來聊聊,我眼中的長期主義。

一、身體上的長期主義

對於健身來説,只有抱有長期主義才能夠獲得長期收益,7天減脂違背科學規律,結果肯定不好;健身就是個很典型的長期主義事件。

最近兩個月,我也在堅持健身,在健身房接觸過不少教練、學員、非常優秀的自主訓練者,在接觸過程中我會發現,一般堅持健身3-4年的人,各種動作的重量都大差不差,而一些急於求成比如説希望10天掉5斤的人,大部分人都放棄了。

堅持健身3-4年,雖然不是説必須每天都去訓練,但大概在半年左右的適應期過後,大多都會自己主動的研究或者尋求更加專業的輸入,也就是符合科學規律的輸入,而身體訓練、變化的科學規律往往呈現的都是一條條長時間線下的變化,包括但不限。

  • 在不同階段中肌肉的撕裂&重組的規律;
  • 在日常生活中攝取各種營養元素的規律;
  • 在不同週期內在健身各階段心態上調整的規律;
  • 在不同訓練目標下使用動作容量(重量次數間歇)的規律;

這些所謂的規律,生效的唯一條件,就是與時間相乘(規律x時間),在掌握規律的前提下,做時間的朋友。

之前碰到一個大約100KG+體重的朋友正在備考英國某所高校,日常學業壓力比較大,然而從小到大的大體重已經對他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不小影響,所以過來希望能迅速掉體重。

很多短時間內的急於求成的事,大多都在治標不治本的同時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比如這個朋友,10天內掉大量體重其實是可以的,通過近乎節食的攝入+每天高強度有氧運動,堅持10天一定會有體重明顯的下降。

但這樣一來,其實本質上只是減掉了一大部分水分、一部分原有的肌肉,並且絲毫不講究營養的近乎節食會造成身體和精神上較大的損傷,週期之後極容易的某次放縱,體重會很容易順勢反彈……

其實如果拿減肥來説,平常只需要做這四件事:

  • 瞭解自己:計算基礎代謝的熱量值;(網上有公式)
  • 少吃:每天按照10%-30%基礎代謝,控制攝入,造成熱量缺口;
  • 多動:選擇身體負擔較低的、低心率長時間有氧運動,加大熱量缺口;
  • 睡好:保持充足睡眠;
  • 力量:配以一定力量動作,增加肌肉含量以加強肌肉合成的熱量代謝;

很多事情的原理雖然很複雜,但其正確做法一本都很簡單,甚至是近乎常識般的簡單,難的只是「學習規律」和「長期主義」。

二、心理上的長期主義

相比身體的變化,心理上的成長雖然顯得更加隱秘,但其原理和健身增肌一樣「沒有撕裂後的修復就沒有成長」;

撕裂的感覺無論作用在肌肉上,還是作用在心理上,都不好受;作用在肌肉上我們會有明顯的痠痛、酸脹感。

那我們如何識別心理上的撕裂呢?

如果某一時刻我們覺得心裏不爽,諸如:恐懼、煩躁、焦慮、委屈、迷茫、氣憤、愧疚、悲傷、空虛等等,這些負面情緒就在告訴我們,心理正在撕裂。

在我的理解中,所有的負面心理的底層都源於我們在面對「否定」和「失去」。

  • 當我們迷茫着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時,其實是失去了我們原有的目標;
  • 當我們在認領自己不熟悉的任務時而畏難時,其實是不希望失去熟悉的掌控感;
  • 當我們因為夥伴不及預期交付而憤怒時,其實是在某種程度上也在否定我們自己的管理&輔導能力;
  • 當我們夜深人靜中獨自焦慮時,其實是我們已經提前否定了自己能夠去做想做事情的能力。

在心理撕裂後,如何幫助心理肌肉來修復,從而獲得心理耐挫成長呢?我們可以嘗試着在負面情緒中,站在第三者視角,與自己對話,剖析情緒,找解法和行動項。

  •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這代表着什麼?
  • 上一次我有這種情緒時是因為什麼?後來怎樣就恢復了?
  • 在這種情緒下我能做點什麼?我想做點什麼?

相比暴飲暴食肆意宣泄、甚至做出有礙於身心健康的行為,堅持不斷的嘗試與自我對話,用自己的力量去剖析自己的情緒,用長期主義的視角面對心理行為,這樣累積下來的心理耐挫力,也就是我們能夠感知到的「心力」就會逐漸變得更加強韌。

三、管理上的長期主義

聊完作為個體角度身體+心理上的長期主義,接下來聊聊工作管理上的長期主義。管理這件事,其實也需要一個長期主義的視角。

之前一直在強調,管理的本質不是執行管理、不是組織結構管理,而是認知管理,而認知是做一切決策的底層邏輯。

那麼在平常一件件管理事件上,是否能夠遵循一個長期主義為主的原則,是極為重要的。

如果我們一直在「執行管理」,那麼會發現在這個組織裏大部分夥伴其實都感覺自己是工具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件事接着另一件事,一個會接着另一個會,到頭來雖然每件事都做的八九不離十,但卻不知其因起緣由,也不知對部門、業務、公司的價值幾何,長期下來的成就感和歸屬感日漸降低就很正常了。

如果我們一直在「組織結構管理」,那麼會發現,通過吹、拆、騰挪事項來迅速拿到HC擴充自己的物理組織結構甚至比事情本身重要得多;這時我們的目標和價值取向就從事情本身,會不自覺地遷移到:

  • 擴充團隊、擴充邊界;
  • 拿到更多業務從而拿到更多的人;
  • 為了加快組織擴充速度,用公司的成本高薪擴招;
  • 為了更好地管理擴充後的組織,將內部組織層級林立;
  • 「把事情做對」是相對 最不重要的事。

當我們在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下,注重事情本身的價值為前提,用長期主義認知管理的視角去做管理,這樣成長起來的組織是具備生命力、內生力、向心力和戰鬥力的組織。

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其本質也是組織的競爭,優秀的組織和組織能力註定會吸引優秀的人才,也註定會在任何一個維度的變量競爭中取得優勢。

四、產品經理的長期主義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在職業生涯中保持持續的成長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那麼拋除專業技能上的熟能生巧外,若想保持其軟實力的持續成長,保持「長期主義」則是一條捷徑。

所有的能力成長都離不開這個閉環過程「輸入->反思->輸出->實踐->輸入->反思->…」,其中的每一個節點都至關重要。

舉幾個例子,比如説:

  • 同理心:能夠快速的切換到不同人的視角,甚至切換到你不熟悉的未曾經歷過的視角上去體會感受、體會感受背後的需求、體會需求驅動的決策;
  • 異見性:夠形成一題多解的思考習慣,暫時放下對與錯偏見,在該發散的時候不設限的盡情發散;在該收斂時能夠幾近全面的收斂;
  • 數據意識:能夠在數字與指標之上,有對「常量&變量」的敏感度,將事物構成「量化」的多步拆解的意識;
  • 好奇心:能夠對事物有底層的好奇,自驅的瞭解、剖析、構建自己對事物獨有的理解和認知,能夠有持續探尋的動力。

在我的認知裏,產品經理這個行業屬於「門檻在門裏面」、進門容易跨檻難的一個行業,這都源於其成長一方面靠試錯、一方面靠運氣,還有一方面靠的是堅持長期主義的思考。

如果我們願意持續的長期主義的思考和歸因,在生活我們遇到的每件事、每個人、每種態度、每個視角、每種情緒、每本書、每句話……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作為思考的素材,一切皆為訓練,一切皆能成長。

五、如何保持長期主義

最後,長期主義在 生活與工作、個體與羣體的方方面面都有很高的正向價值,我們如何能夠更好地堅持長期主義呢?

我理解,堅持長期主義的動力源於一句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 當我們躊躇於自己的小肚子,其原因是我們在生活中累積起來的放縱;
  • 當我們苦惱於孩子根本讀不進去書,其原因很可能是其成長環境中就沒有一個以身作則的引導;
  • 當我們突然有一天自己的認知與同齡人差距較大,其原因很可能就是你已經將絕大部分業餘時間交給了無腦app去打理,而不是持續的思考和交流。

在不期之果到來之前,瞭解其原因之所在;當下就開始在長期主義的視角下,逐漸的、長線的、積於跬步的改變這個「因」,我們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將長期主義變成了習慣。

最終,這樣的因,也必將會帶來你所期待的果。

作者:Mr.cat,微信公眾號:貓爺漫談

本文由 @Mr.cat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8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更好地堅持長期主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