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保證保險,這個經歷過跌宕起伏的險種,從前幾年的快速擴張,到近一年的疾速萎縮,上半年再現回暖的跡象。
近日,《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信用保證保險累計保費收入56億元,同比增長160%,大幅高於同期財險公司整體保證險業務保費收入增速。
160%,什麼概念?這意味着互聯網信保業務在半年時間內就收入了2020年近一年的保費。2020年全年互聯網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62.52億元,與今年上半年的56億元相比,僅僅相差不到6億元。
為何在整個信保業務下滑的情況下,互聯網信保會出現大幅上漲?這一增長態勢能否續演?
互聯網財險回暖
信保業務拉漲160%
從《報告》披露的數據看,2021年上半年整個互聯網財險市場出現了回暖跡象,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72億元,同比增長27%。相較2020年同比下滑5%的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
具體來看,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車險實現累計保費收入111億元,同比下降1%,較2020年互聯網車險累計保費收入同比降幅20%有所收窄;互聯網非車險實現累計保費收入361億元,同比增長39%。
與財險整體發展趨勢基本一致,受車險綜改的影響,互聯網車險同樣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不過,相較財險行業整體車險業務而言,互聯網車險的下降幅度並不大。而且,憑藉其優於線下傳統渠道的運營效率和客户服務體驗,互聯網車險有效吸引了客户。上半年,其滲透率回升至3%,較2020年上升0.3個百分點。
可見,在車險綜改及新冠疫情的綜合影響下,互聯網車險所受到的影響不及傳統車險。
再看互聯網非車險領域,2021年上半年,意外健康險、信用保證險、責任險與財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203億元、56億元、33億元和1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1%、160%、73%、18%,分別佔互聯網財險的43%、12%、7%和3%。意外健康險頂起了互聯網財險的半壁江山。
作為互聯網財險的主要增長點,非車險業務的發展影響着整個互聯網財險的方向。而在這其中,除了意外健康險外,信用保證保險在2021年上半年也較為活躍,逆轉高速下滑態勢,實現了160%的增長。
可以説,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非車險中最大的看點,非信用保證保險莫屬。畢竟,在整個信保業務極速收縮下,逆勢回升且出現翻倍的增長,信保業務出現了轉機?
三大原因助推回彈
回暖跡象不明朗
説到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總會聯想到曾經的爆雷事件,而這也是引發信用保證保險業務“血饅頭”的重要源頭。
作為促進經濟、保障民生,為經濟發展提供信譽兜底的險種,信用保證保險的發展原本就是起源於互聯網渠道。以“保障、增信及融資”為屬性,在我國以銀行為主體的非直接融資金融體系中增強銀保聯動,信用保證保險已成為構建多層次信用借貸體系的新嘗試。
回顧以往的發展,可以用“極速”來形容。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信用保證保費收入為107.54億元,2017年為416.9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1.13%。其中,保證險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3.78%,信用險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04%。
雖然在2013-2016年,保證保險業務增速相對放緩,尤其是2016年還出現了保費同比負增長,但這一趨勢並沒有持續多久,至2017年,《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發後,給保證保險帶來了轉機。
據悉,該通知規定了資金方需從持牌的擔保機構尋求擔保,或者通過購買保險來保障條款中所約定的風險損失。從這一層面講,保險機構相對於擔保機構或保理公司,在風險管控體系、科技投入水平,資產儲備以及品牌辨識度等因素上均具備了相對的競爭優勢。
因此,資金方為了獲得更好的風險保障,更多的資金方更願意通過信用保證保險的方式讓借貸人增信,而非通過其他增信方式來對沖信用風險,繼而大幅度地推進了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收入的增長。這一時期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在快速增長,很多財險公司也開始大力發展此類業務。
圖片來源:網絡
但好景不長,隨着P2P等融資類業務的爆雷,為其擔保的險企也開始陷入踩雷的尷尬中。甚至有一些保險公司動輒幾億、十幾億元來賠付,對保險公司的穩定經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基於這樣的環境變化,險企開始收縮信保業務,監管也開始發文整頓,例如,《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融資性信保業務保前管理操作指引》和《融資性信保業務保後管理操作指引》等。
單從整個財險層面看,2021年前8月,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僅收入348億元保險,同比下降了31.3%。整體下滑趨勢已定,但互聯網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又為何出現160%的大幅上漲?或許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2020年受疫情及爆雷事件影響,互聯網信保業務收入保費下滑嚴重,以至於基數低。例如,2020年,互聯網信用保證險累計保費收入62.52億元,同比下降52.18%。
其二,政策導向,國家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多次發文支持實體經濟。而信保業務作為為小微企業兜底的一款產品,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其三,銀保監會就信保業務連續發文,而且對互聯網渠道也進行了規範,監管規定起到了效果。例如,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開展融資性信保業務的,要嚴格按照銀保監會關於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監管規定進行信息披露。保險公司要定期檢查合作的互聯網平台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充分性,避免誤導消費者。
科技加持信保
風控合規仍是關鍵
從急速下滑,到再現增長,互聯網信用保證保險業務能否代表這一板塊的發展趨勢,或許未必。因為,經濟復甦以及險企內控能力提升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曾經的爆雷事件讓不少險企深受其苦,面對此類業務將謹慎行事。
不過,有報告稱,我國經濟驅動方式深度轉型,由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驅動,而信用保證保險“保障、增信及融資”的金融屬性將助力消費者更易獲得信貸產品。同時,保險公司藉助於科技發展紅利,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快速、小額的信用借貸服務,信貸的獲得手段更為便捷。
長期來看,信用保證保險市場的發展不僅能夠驅動消費的發展,通過信用借貸調動遠期資產,平滑消費發展受當期現金流制約的瓶頸,驅動信貸消費,是助力我國經濟驅動方式深層次改變的有效金融工具。
但需要注意的是,信用保證保險的穩定長遠發展需時刻秉持“審慎原則、小額分散、合法合規以及風險可控”等經營原則。尤其是風控方面,要緊跟監管規範,做好風險評估。
例如,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加速推進各項風控流程的數字化轉型,從而應對更為碎片化、細分及個性化的普惠金融需求。可藉助於一系列新興技術的融合創新應用,快速實現保險與銀行的風控對接、應用新興技術在風險識別、預警及反欺詐等。
此外,銀保監會還提醒,保險機構向小微企業開展融資性信保業務,應謹慎評估風險和運營成本,結合履約義務人的實際風險水平和綜合承受能力合理釐定費率,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