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百億私募陷入虧損,有人割肉,有人加倉
文 / 三生
出品 / 節點財經
春節前,A股的表現可以説是不堪回首,本想着過了年之後能爭口氣,沒想到開市頭兩天的表現,還是一片慘綠。
這種情況下,很多私募基金也已經吃不消了。
2月7號,私募基金浙江善淵投資向投資人發出告知函,稱其管理的產品“理型1號私募基金”觸及止損線,公司將按照合同進行風險止損。
關於虧損,早在今年一月份,善淵投資總經理郗慶就曾向投資者表達過歉意,他表示,在商品期貨市場上,2021年是他從業以來做的最不順利的一年。
其實,善淵投資虧錢只是市場的冰山一角。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7號,超過百億規模的私募有111家,其中94家有業績披露的私募,今年以來平均虧損4.32%,有35家虧損5%,其中有7家虧損超10%。只有11傢俬募基金實現了盈利。
此外,截至2月8號,共有923只私募產品淨值低於0.8元的行業預警線。
出現這種局面,私募機構要怎麼應對呢?據節點財經瞭解,有的私募選擇減倉止損,比如前面提到的善淵投資,還有來自上海的聚鳴投資。
在聚鳴投資總經理劉曉龍看來,在經濟持續下滑和美國加息預期提速的情況下,市場對經濟形勢普遍擔心,疊加去年基金賺錢效應不佳,對投資者的信心衝擊很大。
對於接下來的操作,劉曉龍對媒體透露,“會略降低一部分產品倉位,賣出一部分高估值高彈性品種”。但對於龍頭賽道的龍頭股,他認為其估值水平已經回到合理區間。
除了減倉止損,也有私募選擇了逆勢加倉,比如伊洛投資。
這傢俬募在2022年2月重新放開了旗下產品的認購和追加,一度引發行業熱議。在公告中,伊洛投資表示,“市場經過半年的調整,已進入了相對合理的估值區間”。
有人割肉有人加倉,反覆震盪的市場,讓大表哥感覺有些迷茫。但是,無論怎麼樣,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對未來都要滿懷希望。您對基金的操作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