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評論|中銀基金不當宣傳持續發酵,基金業期待公平公正秩序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財經

在最近成立的中銀順興回報發行期間,基金管理人中銀基金製作的推介材料涉嫌誇大宣傳且貶低同行。在被媒體曝光後,中銀基金迄今未做任何公開回應,致使事態在業界持續發酵。

相關宣傳材料顯示,中銀基金一方面把基金經理李建管理的中銀新回報宣傳為任意時點買入持有至今“賺錢概率100%”,另一方面又畫了一張象限圖,把擬任基金經理李建管理的2只老基金置於第一象限,標示為高回報低迴撤,卻把浦銀安盛、長信、中海、天弘、鵬華、諾安、上投摩根的共7只基金置於第二至第四象限,分別標示為高回報高回撤、低迴報低迴撤、低迴報高回撤。

由於上述宣傳明顯與《廣告法》、《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的規定相牴觸,中銀基金能否在監管部門以及大股東中行的幫助下最終認識和改正錯誤,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遺憾的是,市場一直沒有等來一個説法。

中銀基金教訓沉重

中銀基金的前身為中銀國際基金,於2004年7月29日開業,由中銀國際和美林投資(注:2006年美林投資與貝萊德合併,新公司名稱為貝萊德)合資組建。2007年12月25日,經證監會批准,中國銀行直接控股中銀基金。2008年1月16日,公司正式更名為中銀基金。

在直接控股中銀基金後,中行總行領導對於中銀基金的發展十分關心和重視。2012年,中銀基金通過市場化選聘,以千萬年薪的天價聘請原嘉實基金副總經理李道濱為總經理,力圖推動公司取得更大發展。

但是,事與願違的是,中銀基金長期以來無論是在旗下基金中長期業績表現,還是在管理的公募資產規模排名方面都與市場的期望相距甚遠。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中長期收益率方面,與總部同處上海,且同樣是銀行系的交銀施羅德基金、農銀匯理相比,中銀基金都明顯不如同行。

截至6月19日的統計數據顯示,最近5年,交銀施羅德旗下表現最好的產品為交銀定期支付雙息平衡基金,累計收益率123.10%,農銀匯理旗下表現最好的產品為農銀區間收益混合,累計收益率為86.86%,而中銀旗下表現最好的產品為中銀多策略,累計收益率為40.94%。

由於投研管理混亂(注:2019年曾因投研問題受到監管部門警示),旗下基金中長期業績表現整體平庸,中銀基金的行業地位上升乏力,最新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在全行業排名處於第15位,與8年前的第16位相比,僅上升了一個名次。考慮到中銀基金近幾年在委外基金方面得到了中行的鼎力支持,如果剔除這部分的數據,實際排名則又要低得多。

那麼,中銀基金表現欠佳的原因是由於激勵不足嗎?事實上,中銀基金的高管多年來一直坐享千萬年薪,幾乎可以秒殺其他銀行系基金。

專業人士分析,如果把基金業的市場化與基金公司高管天價年薪劃等號,那將是對基金業正確改革路徑的誤讀。事實上,尊重市場規律,對人才進行合理定價才有利於行業中長期健康發展。過高的天價薪資不僅難以起到正向激勵作用,反而會扭曲公司正常經營行為,讓基金公司高管和從業人員把眼光集中在短期經營目標上,為了達到單隻基金的首募規模,置法律法規的明文規定於不顧,導致基金公司的日常經營行為與基金需要進行中長期價值投資的內在要求間產生尖鋭矛盾。

基金業期待公平公正秩序

守法合規是基金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多位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表示,各基金公司市場部門製作的新基金宣傳推介材,都需要經過公司合規部門的審核才能對外發放。像中銀基金宣傳材料中關於“賺錢概率100%”的字眼,在正常情況下絕對不可能出現。

《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規定,基金宣傳推介材料不得“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聲稱任意時點買入持有至今“賺錢概率100%”,實際上有變相暗示包贏不虧之嫌。

中銀基金出現這樣的宣傳推介材料,不僅説明製作材料的營銷人員不合格,而且也説明基金公司的合規內控流程處於失控狀態,不能及時發現和控制公司的合規風險。

基金公司自身的資本金大多隻有一兩億,受託管理的公募資產動輒數千億,之所以能平穩運行所依靠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基金業嚴格的風控機制。如果放鬆風控管理,甚至讓風控流程形同虛設,會威脅到龐大公募資產的安全。

中銀基金的另一份宣傳推介材料把其他基金公司管理的7只基金標示為高回報高回撤、低迴報低迴撤、低迴報高回撤,並帶有相關基金經理的頭像,令其他基金公司愕然。

《廣告法》第13條明確規定,“廣告不得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中銀基金不僅應對浦銀安盛、長信、中海、天弘、鵬華、諾安、上投摩根七家公司正式道歉,並應給相關基金經理一個説法。特別是被標示為低迴報高回撤的鵬華宏觀混合、諾安優勢行業、上投摩根紅利回報,他們所受到的傷害更大,應該得到安慰。

通過不當宣傳,中銀順興回報首募規模112.19億元,成為爆款產品,但銷售過程中卻誤導了投資者,也傷害了同行,擾亂了正常的競爭秩序。

誠然,在業績指標方面,中銀基金的高管和從業人員可以因為中銀順興回報的百億規模而獲得加分,可以獲得更多的經營績效激勵,但這對於廣大持有人、基金公司的股東、整個行業都構成了損害。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象在基金業已存在多年,是一個需要解決老問題,即少數基金公司的高管把個人利益置於投資者利益和公司股東利益之上,放鬆風險管理以換取短期經營績效。在公司出事之後,他們懷揣鉅額薪資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卻把一地雞毛的麻煩留給了公司。

一個健康的行業不能讓違法違規佔便宜,卻讓守法合規者吃虧。基金業的持續繁榮需要以合規經營為基石,因此,大多數基金從業人員都真誠期望基金業能保持公平公正的行業秩序。儘管個別公司的高管自認為人脈廣後台硬,可以通過長袖善舞享受特殊待遇,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監管者一定有勇氣有能力克服困難,進行公平公正監管,這個大趨勢不會逆轉。對於這一點,大家應保持堅定的信心。

(藍鯨財經 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