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連鎖藥店結構性調整持續,政策共振驅動長期成長

  ▍增速換擋,行業整合持續。

  2019年行業連鎖化率已上升至55.74%,同比提升3.37PCTs,行業集中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目前國內藥房的平均連鎖規模僅44.4家,在“連鎖質量”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從盈利能力來看,隨着集中度提升,近幾年行業平均毛利率、淨利率、坪效和人效均繼續保持了穩健提升,其中頭部百強連鎖企業平均擁有門店數以及收入總規模快速上升,2019年收入增速達13.07%,達到行業均值的2.04倍,頭部醫藥連鎖零售企業依託規模和品牌優勢進行高速門店擴張,進一步強化區域佈局優勢,同時推動行業規範化發展,連鎖龍頭公司的強者恆強效應近幾年持續兑現,行業頭尾效應更加明顯,進一步促進醫藥零售資源的整合及頭部龍頭公司的加速發展。

  ▍擴張成本上升促進頭部企業優勢集中,政策驅動行業新景氣度週期。

  2019年行業平均單店投資額44.4萬元,較2018年上升明顯,估計主要由於行業經營壓力提升以及高門檻的專業化藥房逐漸成為投資建設重點。同店增長率從2014年的15.34%降至12.64%,預計跟當年保健品等非藥醫保政策調整有關。

  考慮到行業競爭加劇和連鎖化提升後行業規範性逐漸提高,預計小型連鎖和單體店新開門店盈利的難度仍逐漸加大。我們認為,隨着連鎖化率逐年提升,競爭日趨平衡化,以及人力和房租等成本上升,連鎖擴張的難度逐年加大,未來競爭更依賴於優秀門店佈局及精細化的門店管理,我們看好規模大、管理強的連鎖龍頭,將望在藥品零售的紅海市場中脱穎而出。

  ▍上市公司門店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新店佔比等指標保障業績長期高速成長。

  從四家民營上市公司數據可以看出,門店數量持續保持高增長,截至2020Q1,各上市公司門店數量相比2013年增長了約3-5倍,2014-2019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8.21%,並且從2019年幾家上市公司三年內新增門店比例來看,均超過40%,店齡結構趨於年輕化,若剔除新增門店中併購門店,只考慮每年新建的門店,幾家上市公司當年自建新店率和店齡三年內的自建門店比例平均值分別為11.5%和34.7%,考慮到新建門店在前三年內收入和利潤高成長性,幾家上市公司未來幾年業績的高成長性確定性更強。

  ▍成長新星板塊,強勢增長有望長期持續。

  我們認為零售板塊今年上半年的亮麗表現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帶量採購推進下院外市場的渠道價值凸顯,處方共享平台等試點也將加速處方外流進程,而醫藥零售行業發展順應醫藥分家、處方外流的行業發展趨勢,千億增量市場可期;

  第二,國內零售藥店處於連鎖率和集中度快速提升階段,且相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空間,近期併購價格大幅回落,龍頭跨區域的戰略擴張有望加快;

  第三,龍頭連鎖藥房企業已逐漸形成規模效應,盈利能力在不斷提升;

  第四,疫情期間互聯網 醫保政策加速出台,賦能院外零售發展。

  同時消費升級、新零售以及專業藥房的發展有望延伸藥店業務至服務領域,板塊價值有望得到重估。同時疫情期間醫藥消費必需屬性及醫藥零售行業業績高確定性進一步凸顯,中報業績有望持續兑現高增長。預計2020年下半年隨着藥店分級政策正式稿等眾多政策文件的出台,龍頭連鎖藥店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零售板塊強勢有望長期持續。

  ▍風險因素。

  市場競爭加劇;規模擴大帶來的管理風險。

  ▍維持“強於大市”評級。

  從行業及企業成長性來看,維持連鎖藥店行業“強於大市”評級。建議重點關注:集中華南優勢佈局面向全國擴張,大幅受益於廣東省慢病用藥加速流出和藥房分級改革的大參林;戰略性佈局全國22個省市,跨區域運作成熟,專業化藥房佈局領先的老百姓;門店佈局西南區域聚焦優勢強,川渝地區有望新拐點的一心堂。此外推薦依託北方地區佈局優勢持續發力內生外延,國際化進程推進盈利能力再上台階的國藥一致,同時建議關注益豐藥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信:連鎖藥店結構性調整持續,政策共振驅動長期成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