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石化巨頭恆逸集團戰略出擊,拿下桐昆股份4605萬股做股東
5月26日,恆逸石化董秘在深交所互動易憑條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控股股東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恆逸集團”)參股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桐昆股份”),主要是“基於對聚酯行業未來發展預期看好,以及為了提升公司聚酯產業核心競爭力,考慮到石化-化纖板塊估值處歷史低位”。
2014年桐昆集團、新鳳鳴、盛虹集團、恆力集團、恆逸集團、榮盛集團滌綸長絲產能分別為279萬噸/年、167萬噸/年、126萬噸/年、128萬噸/年、110萬噸/年、102萬噸/年,行業總產能2628萬噸/年,CR6佔比35%;經過5年來的發展,2019年桐昆集團、新鳳鳴、盛虹集團、恆力集團、恆逸集團、榮盛集團滌綸長絲產能分別擴張至690萬噸/年、430萬噸/年、210萬噸/年、155萬噸/年、635萬噸/年、125萬噸/年,行業總產能4155萬噸/年,CR6佔比54%,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東方證券分析師趙辰表示,桐昆股份是目前全球首屈一指的滌綸龍頭,其盈利能力也遠超同行,預計其合理的ROE中樞也有10%以上。公司今年恆超50萬噸項目投產後產能將達到700萬噸,如東洋口港240萬噸滌綸 500萬噸PTA項目也已經啓動,保持了公司一貫穩健的產能增長節奏。桐昆股份優勢在於目前其在手現金已高達98億,且僅有43億的有息負債,而未來主要資本開支就是浙石化二期20億和滌綸每年20-30億,基本不再需要外部融資。因此雖然目前有57億的未轉股可轉債,但即使假設全部轉股,其市值也僅270億,行業景氣常態下的PE約9倍左右。
對於恆逸集團,趙辰則認為,其一直以來都堅持上下游一邊粗的柱狀型戰略佈局,2019年底文萊煉化順利投產,雖然產能規模不大,但區位還是帶來了銷售、配套、税收等不可複製的優勢,也避開了國內的激烈競爭,長週期回報率應該不會低。PTA公司屬於行業內第一梯隊,未來還擬投建600萬噸新增產能鞏固既有地位。聚酯由於公司產能以兼併收購為主,佈局較為分散,客觀的説並不具備很強的成本優勢,而在建的海寧新材料項目將是其首個百萬噸級的單一大基地,未來競爭力有望改善。由於煉化和PTA在公司資產和收入結構中佔比較高,未來公司也將保持上下游的同步擴張。因此其盈利除判斷滌綸景氣外,還取決於煉化和PTA的情況。此外,從產能市值比上看,其盈利彈性會低於桐昆股份,但整體而言也將受益。
趙辰坦言,從供給端看,滌綸行業新增產能集中於幾大龍頭,每年新增產能200-300萬噸,對應供給增速6%-7%,而需求端歷史複合增速約7%左右,供需基本匹配。因此拋開油價和疫情等一次性衝擊的影響,滌綸自身供需所決定的長週期盈利應該還是比較穩定的,在需求逐步復甦的情況下,未來價差大概率將回歸至1400元/噸左右的合理中樞。另外今年將是PX和PTA利潤向下遊轉移的元年,今年PX價差263美元/噸,PTA價差593元/噸,同比2019年分別下滑30%和43%。而未來這兩個環節供給端都面臨海量產能釋放的壓力,盈利水平也很難再重回過去的高位,這也意味着行業成本中樞的系統性下降,對整個產業鏈長期健康發展無疑是利好,相應滌綸和下游環節都會受益。
在趙辰看來,滌綸的長期盈利水平還是由行業壁壘決定,也並不認為其能長期完全承接PX和PTA的利潤轉移,但在未來需求持續向好和庫存低位的情況下,滌綸由於相對上下游更強的定價權,應該還是能階段性受益,這也對未來價差和盈利回升構成利好。
2017-2019年,恆逸石化收購龍騰、明輝、紅劍等多家聚酯工廠(330萬噸),聚酯參控股產能提升至725萬噸,權益產能超600萬噸。未來隨着嘉興逸鵬三期及海寧新材料聚酯投產,權益產能將達到730萬噸。此外公司PTA權益產能630萬噸,己內酰胺權益產能20萬噸。
截至第一紡織網記者今天(6月1日)晚間發稿前,桐昆股份收報12.53元/股,漲幅2.37%,市值232億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桐昆股份股東達56947户,與2019年12月31日相比增加14720萬户,持股比例34.86%,平均每户持有32450.08股。(第一紡織網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