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具體指標”是更高“指標”

前不久,省委領導同志在會見客商時,介紹了江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聽説今年以來江蘇經濟增長從一季度下降5.0%,到上半年增長0.9%,再到前三季度增長2.5%,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客商關切地詢問:“江蘇今年全年經濟增長指標是多少?”“今年我們不設經濟增長具體指標,也不給下面各設區市下具體指標。”省委領導同志的回答十分堅定。

不設經濟增長具體指標,並非是不要發展。

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無論是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都需要發展作為支撐。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帶來無法估量的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更加需要發展作為強大基礎和堅實保障。

今年以來,江蘇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盡最大努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創新一系列舉措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就是在旗幟鮮明抓發展。在前三季度全省經濟增長2.5%的基礎上確立更高增長指標,交出漂亮的年度成績單,豈不更好?不設經濟增長具體指標,要的是更高質量發展。

應該看到,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經濟大省,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更大。特別是近年來,江蘇直面過去快速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深入反思、痛定思痛,下決心解決“重化圍江”問題和蘇北小化工問題,持續開展化工企業整治,推動各地嚴把項目准入關,把確保安全生產和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可以説,眼下的江蘇,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重要時刻。面對疫情衝擊,面對產業鏈、供應鏈遭遇的各種困難和壓力,各地能否保持戰略定力邁過這個關口,確實還面臨不少不確定因素。

過往的教訓告訴我們,面對壓力和困難,一些地方難免會為了追求經濟增速快而忽視發展質量的好壞,一些地方難免會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來片面追求發展,一些地方甚至還會產生路徑依賴重走“回頭路”,等等。而壓力往往來自數字指標。此時,省委領導同志強調不設具體指標,也不下具體指標,釋放的是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明確信號,給出的是尊重發展規律、堅持實事求是的“定心丸”。

不設經濟增長具體指標,其實也是最難完成的高“指標”。省委領導同志一直強調,要堅決守住穩定、安全、生態、廉政這四條底線,在此基礎上能發展多快就發展多快。從某種意義上説,這個要求就是一種沒有具體數字的“指標”,比單純數字要求要高得多。其衡量評判的標準,是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是百姓用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的公正評價。只有真正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只有切實扛起黨員幹部的責任擔當,才能完成好這一沒有具體數字的“指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5 字。

轉載請註明: 不設“具體指標”是更高“指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