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型儲能投融資研討會成功舉辦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財經

6月1日至2日,一場聚集政府高層領導、院士專家和能源、金融、投資行業頭部機構的2023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新型儲能投融資研討會”在京召開。作為國內儲能投融資最權威高端研討會,集聚各方頂級智腦圍繞儲能與新能源、儲能投融資市場、儲能與綠色金融等熱點議題,進行了深入解讀和探討。

新型儲能投融資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作為2023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能源報、上海市太陽能學會聯合主辦,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樂創能源協辦。本次研討會是儲能行業第一次以投融資視角進行全景解讀和展示交流的產融平台,為產業與資金深度連接搭建起了合作之橋。

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兼中國能源報總編輯謝戎彬也在研討會上呼籲,要加強規劃引領,確保產業政策到位落地;創新商業模式,完善價格機制;要推動技術進步,建設標準安全體系;更要擴展應用場景,推動多元化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

儲能與新能源:搶佔制高點 創儲能強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一級顧問、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郭劍波表示,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最重要的技術之一,也是備受關注的技術,它的發展趨勢是需求大、增長快、種類雜、功用多。“我認為,在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抽蓄仍然是最具競爭力的儲能技術。儲能技術的選擇,儲能大規模應用的前提是安全,經濟是關鍵,價值兑現和市場機制是出口。”郭劍波説。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也提出了創儲能強國的觀點。他認為,電池規模儲能優勢突出。實現“雙碳”目標必須應用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要建立新型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受季節、時間、天氣等影響,發電的波動性必然造成不穩定性,所以新型電力系統必需將規模儲能作為重要組成部分。

楊裕生院士認為,創新研發規模儲能專用電池。為可再生能源規模的需求,必須發展新的高安全、高效益儲能電池搶佔制高點,創儲能強國。必須大力推進儲能電池新原理、新體系、新材料的創新和技術攻關,風險基金應踴躍進入。

談及光伏發電時,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上海太陽能學會名譽理事長沈文忠表示,光伏發電成本下降速度遠超其他形式能源。光伏發電已經在全球多數地區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能源形式。考慮環保因素,光伏發電的性價比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介紹,光伏行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導,不管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還是“十四五”,每個時期、每段計劃的完成率都會超過200%。太陽能光伏已經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又遇到碳達峯碳中和的戰略機遇,發展得非常好。

AI技術與儲能技術的結合也是本次研討會關注的重點之一。“傳統基建重建設輕運維,儲能設施作為新基建,除硬件建設外,後期的運維亦越發重要。”樂創能源董事長&CEO、上海市太陽能學會創新技術專委會副秘書長潘多昭介紹,儲能基礎設施之外的雲端管理平台、運維平台等大數據平台和運維服務體系的建設,成為發揮新基建價值的重要保障。儲能存在的意義還是在調節和幫助電網克服波動性的問題,波動性的問題是基於數據,基於實時策略和響應。要求從底層的硬件設備到中間的控制類設備,到雲端的算法策略,以及平台間的銜接,要有足夠的智能化和對應的可靠性。

儲能與投融資市場:工商業儲能會進入到快速爆發

“工商業儲能,隨着電力市場交易的頻次,峯谷差價不斷拉大,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越來越明顯。”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曾韜認為,今年和去年隨着市場交易整體的量在擴大,峯谷差拉大,使得工商業儲能的IRR一直維持在非常高的水平,疊加鋰電池成本下降,為什麼工商業儲能會成為這兩年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因為它一方面滲透率低,另一方面是IRR高,而且高IRR可以持續。基於這個原因,中國的工商業儲能會進入到快速爆發,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

普華永道中國能源、基礎設施及礦業併購交易主管合夥人翟黎明也認為,工商業儲能有更好的應用場景,商業模式也會更加具有想象力。同時因為跟很多產業,包括新能源發電,電源側的分佈式電源技術,包括和微網、能源管理、充電,其他的能源消費形式的融合,未來在這個領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這也是非常值得投資人去關注的。

對於儲能和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愉悦資本創始與執行合夥人劉二海表示,實現碳中和的最大抓手是能源,而能源領域減碳的核心突破口則是電。新能源汽車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新能源汽車將引發汽車、能源、人工智能三場大變革。劉二海判斷,基於全球大市場,這些變革將指向諸多市場新機會。由此,以新能源汽車、儲能為代表的中國優勢產業,將在全球化3.0浪潮中大有作為。

儲能與綠色金融:多種產品助力企業發展

“綠色金融能夠為項目提供更多的有效融資保障。”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合夥人、ESG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菁介紹,從政策上看,儲能行業是國家投資、融資、金融政策支持的以及大力發展的產業。從工具上看,綠色貸款、債券、基金、保險、ABS、碳金融衍生品等等,都可以適用在這個行業。從科技創新來看,綠色金融的發展下一步不僅僅是發個產品,而是通過用IT化的工具、5G、互聯網等新型數據手段,提升不同產業未來的科技能力。綠色金融的科技創新也可以為儲能行業的發展賦能。

平安國際融資租賃城市基礎設施與運營羣產品總監郭興亮也表示,儲能已經開發出了相對輕主體重項目現金流的授信模式,從而在全生命週期之內,針對這樣的一類企業可以在企業成長初期帶入平安資本或者平安證券等投行等資源進行私募股權和資產證券化的金融方式,中期用融資租賃方式進行中等的債權賦能,後期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體量之後,可以將保險直投或者投行FA的資金帶入,從而實現全生命週期的小股中債大投行的綜合金融的價值構想。

“儘管市場需求、發展空間都較大,但當前新型儲能在規模化發展、市場機制、經濟效益、安全效益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尚未充分發揮其對電力系統的支撐作用。”面對大熱的儲能賽道,與會的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在討論中不斷強調行業從業者要保持冷靜的頭腦,要通過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國網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原副總工裴哲義、浙能集團研究院電化學儲能首席研究員馬福元、中國華能集團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能源轉型研究中心主任張鵬、中國電科院儲能所副所長官亦標、隆基綠能產品管理中心總裁呂俊、陽光電源儲能技術總監汪東林、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及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曾韜、愉悦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劉二海、盛弘電氣股份儲能事業部總經理劉北、清新資本創始合夥人胡宇晨、平安國際融資租賃城市基礎設施與運營羣產品總監郭興亮、平安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新能源行業組負責人丁志罡、螞蟻集團數字科技線-可信產業產品部總經理婁建勳、中信建投基金新能源首席研究員馬瑞琨、中信建投證券結構化融資REITs業務部高級副總裁劉睿、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合夥人李菁、聖炬新能源科技常易宸等諸多專家學者及能源、金融、投資行業頭部機構負責人均出席本次研討會,並發表了重要報告與演講。

(來源: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