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成立近6年,作為中外企業“聯姻”產物誕生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安聯健康”)將由合資變身中資。11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獲悉,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德國安聯”)近日擬將持有的22.95%股份全部出讓給太保集團及太保人壽。業內人士表示,若轉讓完成,太保安聯健康將由合資變為中資公司,此後太保集團對於太保安聯健康的掌控力將進一步加強,並在大健康生態佈局上更進一步。
根據公告,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集團”)2020年第十次經營管理委員會同意太保集團和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人壽”)分別受讓德國安聯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8%和14.95%股份。轉讓完成後,德國安聯將不再持有太保安聯健康險任何股份,太保集團與太保人壽持股佔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總股本比例將變為85.051%和14.95%。上述變更股東事項待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關於德國安聯出讓太保安聯健康股份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太保安聯健康進行採訪,得知因目前該股權轉讓過程尚在審批過程中,需要等待具體審批結果,太保安聯健康表示要以公告為準。不過,有接近太保安聯健康管理人員表示,若該股東變更事項被批准,太保安聯健康或將迎來更名。
“太保系”細數接盤背後是該集團對健康養老發展戰略的佈局。今年8月,太保集團《2020-2025年大健康發展規劃》獲得通過,明確將其發展定位為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綜合服務提供商,太保集團正快速落地大健康戰略佈局,並表示將藉助三大優勢及市場化機制,使得大健康產業佈局成為太保集團未來的新增長極,要通過“保險+服務”佈局,形成健康管理生態圈。
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太保安聯健康歷年年報發現,該公司自2014年12月10日成立以來一直虧損。至2019年,該公司由虧轉盈,當年實現盈利726.29萬元,較2018年同比增加105.28%。
對於2019年首次盈利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因為太保安聯健康搭上了大健康領域發展的“順風車”,受惠於集團協同發展戰略和數字化賦能。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太保安聯健康住院墊付、院後服務及就醫協助覆蓋全國378個城市,3500餘家公立醫院,體檢及齒科服務覆蓋全國285個城市,1700多家機構門店,簽約主任醫師達800餘位,健康服務供應商超過130家。2020年上半年,太保集團客户健康管理服務滲透率已達25.1%。
而根據太保集團2019年年報,太保安聯健康提供的短期健康保險產品和健康管理服務,助力壽險渠道客户開發,通過為壽險渠道主力產品植入住院墊付和院後護理等服務、為“太保藍本”提供重疾綠色通道服務、建設健康體驗中心等,推動公司的健康險產品在壽險長險客户中的滲透率達 11.3%,同比提升 4.3 個百分點;同時,公司通過產品研發和銷售模式創新,助力產險個人健康險業務實現快速發展,同比增速達111.5%。
然而,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前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發現,太保安聯健康的盈利水平及現金流狀況波動較大,一季度末至三季末淨利潤分別為3013.86萬元、-755.76萬元、4923.62萬元。對此,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分析稱,雖然近年來健康險市場發展速度較快,但其要盈利依然不容易。
“健康險是一個專業性的險種,很容易出現逆選擇風險,使得健康險業務發展快,但是賠付率比較高,要將這種短期險種的綜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下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對於成立之初的連年虧損,徐昱琛則推測,健康險需要靠渠道進行推進,而新公司在渠道鋪設等方面耗費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