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實體經濟“穩中求進”的產業基礎

  近日,《關於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和《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發佈,有關部門出台18項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具體政策和43項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硬招實招。

  “穩”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工業經濟穩定恢復態勢還不是很牢固,一些服務業領域受到較大影響。此時,出台相關政策,有助於呵護市場主體、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穩定經濟大盤。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穩增長離不開穩產業。工業和服務業囊括了眾多產業門類,構成了實體經濟的主要內容。工業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工業興,則實體經濟興;工業穩,則實體經濟穩。服務業中的絕大部分屬於實體經濟,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創新驅動器。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工業和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中起着骨幹支撐作用。因此,推出一批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促進工業經濟穩增長,助力服務業恢復發展,尤為重要。

  工業和服務業是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工業發展,將會細化內部分工,不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增加大量的生產性服務需求和生活性服務需求,從而推動服務業發展。反過來,服務業的發展也對工業生產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比如,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方便了流通,暢通了產業循環,進一步刺激了工業生產。工業和服務業發展要相互匹配、相互適應。這兩個政策文件同時出台,千方百計保市場主體,讓企業振作起來並持續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對於工業和服務業的互促共進大有裨益。

  出台這兩個政策文件,既有利於逆週期調節,也有利於跨週期調節。短期來説,這兩個政策文件有利於積極應對疫情衝擊,比如減税降費、保供穩價、金融信貸等,能夠增強市場信心,提振發展預期,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長期來看,這兩個政策文件從供給側發力,着力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支持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恢復發展,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築牢經濟“壓艙石”,發揮積極的跨週期調節作用。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蓬勃興起,加快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已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我國工業和服務業既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又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未來,加強經濟運行的預研預判,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幫助企業渡難關、促發展,一系列政策的落實,將進一步促使供需兩側良性互動,推動經濟行穩致遠。(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5 字。

轉載請註明: 夯實實體經濟“穩中求進”的產業基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