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有序開工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安蓓)記者30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瞭解到,10月中下旬,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4省區集中組織開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主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總規模近3000萬千瓦,拉開第一批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項目開工序幕,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現我國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和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決心。

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我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主要分佈在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份,面積廣闊,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技術可開發量佔全國比重60%以上。充分發揮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好、受土地利用影響小的特點,結合電網與消納利用條件,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是促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型的重要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力發展風電光伏項目,堅持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堅持多能互補生態融合發展、堅持示範引領,有利於加強土地、風能、太陽能等多種資源綜合利用,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給能力、加大清潔低碳能源供應水平的同時,獲取顯著生態、經濟和減碳效益。

一是生態效益突出。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治沙改土、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多位一體循環發展模式,開展風電光伏治沙、防風、固草,系統保護和修復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實現新能源與生態融合發展、友好發展。

二是經濟效益顯著。發揮西部北部地區風光資源優勢和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未利用土地優勢,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通過輸電通道送到東中部地區,既能夠實現西部和東中部地區在土地資源、綠色能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又能夠促投資、穩增長,帶動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三是減碳效益明顯。通過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項目,既有利於推動風電光伏大規模、高水平發展,還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優質的綠色電力支撐,推動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和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確定了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規模約1億千瓦,主要分佈在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陝西、新疆6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這些項目以風光資源為依託、以區域電網為支撐、以輸電通道為牽引、以高效消納為目標,統籌風光資源稟賦和消納條件,優化風電光伏佈局和支撐調節電源,正按照“成熟一個、開工一個”的原則積極開工。

這位負責人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牽頭建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庫,實施按月調度,督促地方能源主管部門嚴格按要求完成基地項目建設,積極引導給予併網、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為保證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充分消納,兩部門指導各地和企業做好新能源基地項目與輸電通道佈局銜接,發揮存量火電、大型水電調節能力,着力提高外送通道中新能源電量佔比,提升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發和利用水平;切實解決好電力消納和電網穩定運行問題,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電站,推動火電靈活性改造,有序發展新型儲能,增強電力系統調節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5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有序開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