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新華社
【編者按】
20年前的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從“復關”到“入世”,中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這20年來,中國和世貿組織相互影響、互相成就;時至今日,我們對20年前那歷史性的一刻仍然記憶猶新。值此中國“入世”20週年之際,新京報評論部重點推出系列評論,此為其一。
20年前,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成為第143個成員方。這是一個重新塑造了中國,同時重新塑造了世界經濟格局的歷史性起點。
從這個起點出發,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了第2位,GDP全球佔比從2001年的4%上升到2020年的17%;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貨物貿易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2002年全球500強企業中只有11家是中國企業,如今有143家是中國企業,我國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同時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26位上升到了去年的第1位。
有人説中國是“入世”後全球的大贏家,此言不虛。“入世”20年,我們見證了中國與世界的接軌,書寫了中國經濟的騰飛。這20年是中國的“高光時刻”。
但更深刻的改變在於中國經濟運行體制機制的優化。“入世”鞏固確立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早在“入世”前的1986年,中國就正式向世貿組織的前身關税與貿易總協定(GATT)遞交了復關申請,從1986年到2001年,復關和“入世”談判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體制和市場準入兩個方面。
為順利加入世界經濟分工體系,我國全面推動了金融體制改革、財税體制改革、外貿外匯體制改革,落實企業自主權改革,不僅為進一步推動談判爭取了主動,而且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為“入世”後的經濟騰飛奠定了體制基礎。
“入世”還推動了我國的法治化進程提速。數據顯示,“入世”20年,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0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規19萬多件。
“入世”在人文和經貿等方面極大促進了我國與世界的融合。2000年,全球有5萬餘名來華留學生,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突破了50萬人,增長了10倍;2000年,我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為407億美元,且來源較為單一,2020年,我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達到了1630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
與此同時,“入世”20年間,中國從資本接受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投資國之一。2003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是334億美元,到2020年上升為2.5萬億美元,佔全球投資流量的20.2%,在全球的位次由第25位上升到了第3位。
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頂層設計,加之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在20年間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
20年後的今天,國際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地緣政治格局和國際經貿環境都在劇烈變動當中。隨着中國的崛起,個別國家通過單邊主義、科技同盟、供應鏈同盟等各種方式,試圖為中國發展製造障礙,其經濟戰略目的,就是試圖通過制訂新的貿易標準、貿易門檻,迫使中國回吐“入世”紅利。
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今天的中國如何續寫過去20年來的輝煌?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應對新的不確定因素。
更高水平的開放,包括擴大市場準入,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大市場。近年來我國試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擴大金融開放,加快自貿試驗區改革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舉動,表明的就是推進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更高水平的開放,還包括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維護國際自由貿易原則,維護世貿組織仲裁機制,推動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在國際社會提出中國治理方案等等,表明更高水平的開放,已上升到參與制訂規則的層面。
“入世”20年,開放是中國最鮮明的標誌,也是中國騰飛的密碼之一。續寫“入世”輝煌,應對好疊加挑戰,須讓“開放”這個標識更鮮明。實際上,構建新發展格局,其內涵不僅包含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還包含了更高水平的對內開放。讓兩個循環系統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就能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就能把機遇牢牢把握在手中,讓“入世”紅利內生化,轉化為更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編輯 | 馬小龍
實習生 | 武鑫
校對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