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LPR如期出爐。7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2年7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均與此前保持一致。以上LPR在下一次發佈LPR之前有效。
LPR繼續持穩
回顧年內LPR變動來看,今年1月,1年期LPR和5年期LPR曾同步下降,此後便連續3個月維持不變;直至5月,5年期LPR下降15個基點,1年期LPR維持不變。
此次7月LPR報價不變,符合市場預期。觀其原因,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温彬分析,一方面,7月15日,央行等額續做1000億元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2.85%,保持不變。LPR利率與MLF掛鈎,在MLF利率未做調整的背景下,7月LPR報價的定價基礎沒有發生變化;另一方面,二季度以來,在供需有所失衡、存貸兩端雙重擠壓下,銀行淨息差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短期內LPR報價再次下調的動力不強。
事實上,7月MLF操作利率與上月持平,已連續6個月保持未變。温彬進一步稱,從內部看,一是伴隨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實施,經濟修復加快,6月信貸社融雙創新高,貨幣政策將暫時處於效果觀察期。二是國內CPI同比步入抬升通道,穩物價權重加大,降息受到掣肘。另從外部看,美國通脹數據持續高企,貨幣緊縮進程加快,國內貨幣政策穩健有助於兼顧內外平衡。
“當前,經濟復甦勢頭明顯,流動性整體保持合理充裕;今年1-6月,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0.31個百分點至4.32%,再創有統計以來新低。因此,政策利率保持平穩是合意的。”資深宏觀分析師王好同樣説道。
銀行淨息差承壓
除了MLF平價續做,銀行淨息差承壓也是推動7月LPR報價維持不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前,商業銀行淨息差整體處於下行通道。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97%,降至2%以下,環比2021年末下行11個基點。其中,城商行、農商行、大型銀行淨息差下滑相對更快,創2017年以來最低;大型銀行與城商行的淨息差也已降至2017年以來的最低。
再至二季度以來,根據央行最新數據,6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為4.16%,較3月末繼續下降20基點,比上年同期低34基點,創下歷史新低。同期,在央行持續優化政策利率體系和加強存款利率監管下,6月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為2.5%,比上年同期低16個基點。
另從房貸利率看,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6月監測的103個重點城市主流首套房貸利率為4.42%,二套利率為5.09%,分別較上月回落49、23個基點,再創2019年以來新低。其中,有56%的城市首套、二套房貸利率已降至下限,這意味着,有近58個城市首套貸款利率降低到4.25%,二套利率降至5.05%。
温彬認為,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下,銀行存款成本雖下行明顯,但在供需失衡、存款定期化加劇、下調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限和大幅下調5年期以上LPR報價的作用下,存款利率下降幅度低於貸款利率,對息差形成擠壓。他認為,複雜的內外經濟環境下,商業銀行淨息差預計仍將呈現下行態勢,短期內再次下調LPR動力不足。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同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銀行業經過此前幾次LPR調降,加上覆雜的經營環境,部分銀行面臨息差壓力較大;為應對複雜經營環境,繼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部分銀行也在積極增厚利潤。
5年期調降概率更大
對於後續LPR走向,業內多方也進行了預測。從趨勢看,央行降準降息仍在工具箱,後續LPR仍有下調空間。
温彬認為,當前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利率再創歷史新低,按揭和零售貸款利率降幅更大,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紅利和貸款利率下行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融資需求的效果。但若後續經濟復甦不及預期,消費、投資等修復力度偏弱,未來LPR利率或仍有下調空間,其中1年期LPR調降概率低,5年期LPR調降概率更大。
具體來説,從1年期LPR報價看,當前3.7%的水平已偏低,若再考慮信貸供需矛盾加大、銀行“應投盡投”下對優質企業的貸款利率點差壓降,流貸利率水平或更低,甚至與部分定期存款定價形成倒掛。在此情況下,若繼續引導1年期LPR下調,容易加劇企業的套利行為,偏離政策初衷。
“而從5年期LPR報價看,前期15基點的調降幅度超預期,帶動地產銷售有所好轉;考慮到地產下行和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未來5年期以上LPR報價仍有可能在MLF利率穩定的同時適度下調。”温彬説道。
王好同樣稱,後續LPR依然有下調空間,但是否下調主要取決於經濟復甦情況。當前經濟復甦勢頭良好,實體經濟預期也較前期有所改善。但除出口外,主要經濟指標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穩增長”基礎依然需要進一步鞏固。因此,後續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結構性金融工具的應用範圍和力度有望增加,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持續支持涉農、小微企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周茂華則稱,後續降準、降息需要進一步數據指引。整體上,穩健貨幣政策繼續採取“總量+結構工具”,圍繞穩就業、穩物價和防風險,在確保總量合理、平穩增長,加大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支持;同時,維護存款市場正常競爭秩序,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防範化解風險、加強負債成本管理、優化信貸結構等),挖掘LPR改革潛力,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緩解企業經營壓力。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